紫荆杂志(记者郭孟琦)4月9日香港报道:本港首艘电动渡轮“新明珠39”正试行载客,行走北角、红磡及九龙城。环保署今日(9日)安排传媒参观船舱设备,除乘客座位外,船舱内亦设有行李架、单车架、流动电话充电装置、轮椅座位及饮品售卖机等设施。环保署助理署长方健华表示,曾乘搭电动渡轮的市民反应很好,认为较为安静,震动较少。

“新明珠 39”全长约35米,可载400名乘客,比现时行走该航线的传统渡轮载客量多约37至79人。设计上,“新明珠39”采用首尾左右对角对称设计,以“海豚”作外观造型设计,在维港内航行时仿如穿梭的海豚。


环保署指,“新明珠39”配备高效能磷酸铁锂电池,晚间利用北角码头的电动渡轮充电设施充电,便可支撑日间的航程;甲板亦配备太阳能板以提供额外电源,足够供应船内照明之用。船身采用碳纤维物料,相比传统渡轮轻约70%,航行时不会排放空气污染物、没有柴油气味、较宁静及少震动,有助减少碳排放。
为争取2050年实现碳中和,特区政府预留3.5亿元,推行为期24个月的电动渡轮先导试验计划,全额资助营办商建造4艘电动渡轮和相关充电设备、营运、保养和维修等费用。“新明珠39”于3月31日关始第二阶段测试,环保署表示,将视乎试行进度,将每周载客日数增至三天,每日往来北角至红磡及北角至九龙城各两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