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孙敬鑫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多边合作正面临21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一些国家“退群”“毁约”,搞保护主义,建“小院高墙”,损害各国共同和长远利益。中国如何看待多边合作,如何推动多边合作,如何贡献“中国方案”,正在吸引全球越来越多的目光。

中国维护多边合作的需要是现实而紧迫的
2024年9月,联合国未来峰会召开,约13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峰会通过的《未来契约》及其附件《全球数字契约》和《子孙后代宣言》,进一步发展和细化了多边主义框架,是联合国大家庭用最新国际共识书写的一份愿望清单。但事与愿违,多边合作的阻力正在加大。
多边合作正在遭受严重冲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5年新年致辞中表示,希望2025年成为一个新的开端,让分裂的世界成为“联合的国家”。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主题定为“智能时代的合作”,重点关注重新构想增长、智能时代的产业、投资于人、保卫地球和重建信任五大领域。遗憾的是,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的系列举动,让这个世界更加分裂。1月20日,特朗普在宣誓就职当天,就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2月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再次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并禁止未来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资金。不仅是退出多边机构,美国甚至也同盟友打起了“关税战”。在特朗普对欧洲发出关税威胁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言时说,“打破全球经济的纽带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她警告称,世界经济“已开始出现新的裂痕”。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月一篇副标题为《无赖美国是2025年最大威胁之一》的文章提到,随著特朗普的回归,世界变得比其第一任期更加复杂和危险。美国新政府追求相互矛盾的目标,将给全球带来破坏和混乱。无论是在中东问题、美墨关系,还是俄乌冲突、朝鲜半岛局势等方面,美国采取的行动更有可能加剧危险和冲突,而非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其核心是对所有贸易加征关税,这可能会引发与欧洲之间代价高昂的报复循环,以及与中国的全面经济战,增加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并加剧全球经济分裂和保护主义趋势。
美国及其盟友的“退群”行为并非孤立现象,而是近年来全球政治格局变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博弈、国际秩序的重塑、国内政治的影响以及对全球治理的深远影响。这一趋势的背后,也表明部分国家对全球化进程的不满以及对多边机制效率的质疑。
各方对多边合作的前景忧心忡忡。在不久前结束的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中,我们均能明显感受到各方对多边合作的担忧。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发布的《2025年全球合作晴雨表》显示,在延续了十年的积极态势和超越疫情前的水平之后,全球合作整体上已陷入停滞。论坛同期发布的最新版《首席经济学家展望》也指出,世界经济的关联性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高达94%的受访者预计未来3年商品贸易会进一步分化,59%的受访者认为服务贸易也会出现类似的趋势。同样是在论坛期间发布的《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则显示,国家间武装冲突、极端天气、地缘经济对抗、错误和虚假信息、社会极化是2025年全球面临的五大风险。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布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以“多极化”(Multipolarization)为主题,难掩对当下国际局势的焦虑情绪,对全球政治碎片化拖累多极化进程以及美国新一届政府下的美欧关系前景表示担忧。正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约翰.伊肯伯里教授所认为的那样,特朗普准备挑战“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几乎所有要素:贸易联盟、移民、多边主义、民主国家间的团结、人权。”美国非但没有支持国际现状,反而准备成为主要破坏者。
其实在岁末年初各方展望2025年的世界大势时,就已经流露出对多边合作前景的担忧。美国政治风险调查公司欧亚集团1月发布2025年全球“十大风险”,将大国领导力缺失的“日益加深的‘零国集团’(G零、无极)世界的混乱”列为了第一大风险。西班牙《起义报》网站1月的一篇文章也提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开启一个新范式:摒弃多边主义,实施经济保护主义,否认主义盛行,民主名誉扫地,与此相反的是,共享全球化的理念、贸易开放、对气候问题和能源紧急状况的认识,以及民主机构的能力却岌岌可危。
各国亟需对多边主义和多边合作重拾信心。有识之士呼吁,尽管当前单边主义抬头,但多边主义仍然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需要加强合作,推动多边机制的改革,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早在2018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就宣布将4月24日设立为多边主义与外交促进和平国际日。不过也要看到,各国对什么是真正的多边主义、以及如何在全球治理中践行多边主义、促进多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认识和行动上仍有显著不同。实践证明,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搞本国优先只会造成各方“多输”,“小圈子的多边主义”仍是集团政治,“本国优先的多边主义”还是单边思维,“有选择的多边主义”则是霸权思维。美国口口声声宣扬多边主义,实际却在走单边主义道路。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所说:“全球保护主义的抬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的政策。”这种伪多边主义是要不得、行不通的。
中国维护多边合作的态度是一贯且坚定的
面对美国及其盟友的“退群”行为,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多边主义,认为多边合作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唯一有效途径。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翻开历史,1945年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人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名,中国共产党首次登上了联合国这一国际多边舞台。自此以后,中国逐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全方位外交布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也被古特雷斯秘书长盛赞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
中国不断丰富多边合作的理念。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鼇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真正的多边主义”理念。中国倡导的“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为目标,以促进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为方向,以维护联合国权威和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为核心,以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为引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鲜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多边合作注入了中国智慧。时任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主席、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穆尼尔.阿克拉姆评价说,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是一个对大多数国家都充满吸引力的理念”,这些国家需要联合国,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
中国持续推动务实多边合作。中国坚持做多极体系中的确定性因素、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联合国是践行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在实践中,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制度体系,大力参与并支持联合国在可持续发展、维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倡议与活动。中国还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和使命,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行动出兵国。30多年来,中国已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联合国维和的关键力量。中国坚定不移支持和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2024年中国GDP增长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担当起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向世界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活动,还参与创建了一系列符合地区发展和安全需求的新多边对话机制与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等。中国逐步深化与东南亚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等区域组织建立机制化合作,主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区域组织对接,已有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中国同时推动“三大全球倡议”加快落实,82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1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安全倡议,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

中国维护多边合作的前景是清晰且值得期待的
2025年是一个极具历史分量的年份,我们迎来联合国成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迎来21世纪第2个25年,人类正处在历史演进的重要关头,需要更负责任的思考和行动。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出要以“同球共济”的精神,凝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南方重要成员,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不断汇聚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合力。中国的努力,正是希望多边合作不能成为“稀缺品”,更不能成为“奢侈品”。
中国推动多边合作的底气越来越大。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30万亿人民币,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货物进口规模达到了2.6万亿美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意味著中国经济家底更加殷实、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产业体系的优势更加巩固、对世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的可能性更大。
中国推动多边合作的劲头越来越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当前,中国正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支撑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仅从2025年元旦到农历蛇年新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就分别同俄罗斯、美国等国元首和欧盟机构领导人进行视频会晤或通电话,同亚太、亚欧、拉美等地区多国政要会见会谈。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同世界共赴“新春之约”,将全方位多层次外交布局图景徐徐铺展,为全球注入新的希望和信心。
香港在参与多边合作中不可或缺。在中国推进多边合作的实践中,香港也需要立足自身优势,发挥更大作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过去一年,香港经济展现强大韧性,香港本地生产总值预期同比上升2.5%,服务输出继续上升,整体货物出口恢复增长,招商引资的佳绩更打破多个纪录。面向未来,香港也将大力发挥其内联外通的力量,拓展全球经贸网络,在巩固与传统市场联系的同时,与更多新兴经济体开展合作。特别是在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香港还需要精准发力,不断放大优势、破解难题,以更高水平对外交往增强自身活力、服务强国建设。
(作者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3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