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举行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当中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及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人工智能是近年科技界最热门、最受关注的范畴和领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便有多项与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体现了特区政府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作出积极回应。
因此,笔者在11月21日立法会会议上,就黄锦辉议员的“制订‘人工智能+’策略”议案提出了修正案,修正案主要从法律框架的构建和以负责任态度采用人工智能两方面进行补充。
要建立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法律框架
近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如破竹,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法律的争议。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到底有没有版权、有的话版权谁属,会否无意中授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而丧失了原来的知识产权?权属的问题,无论在内地抑或其他国家也引发激烈的讨论。产生争议的原因,在于法律的发展往往滞后于科技发展。
例如,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相关争议存在日久,及至去年3月,香港才出现首个有关加密货币是否应该被分类为“财产”的案例。高等法院原讼庭在“Gatecoin”案中,裁定加密货币符合“财产”的定义。
由此可见,为人工智能领域制定法律框架,让公司企业以至市民大众有法可依,是非常重要。笔者乐见今年《施政报告》已经提出,将于明年提出建议加强《版权条例》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期望当局尽快落实,亦看到社会对这条例是有期待的。否则,要等有案件出现,经法庭判决才有案例的话,便会变得被动。
推动负责任采用人工智能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在今年10月28日发表了“有关在金融市场负责任地应用人工智能的政策宣言”,当中便指出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庞大潜能,亦隐藏了风险。
对此,笔者深感认同。事实上,这个认知不单适用于金融领域。我们既要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同时亦要平衡机遇与风险,保障个人资料私隐等范畴,以负责任的态度发展人工智能。
今年初,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将人工智能产生的错误讯息及假讯息列为全球”头号威胁“。其后,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于今年6月发布了《人工智能 (AI): 个人资料保障模范框架》。笔者期望当局积极鼓励大家应用这个《模范框架》,促进人工智能在香港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香港成为具有道德规范的创新科技枢纽。
妥善应用AI赋能提升生产力
人工智能发展一日千里,人工智能的妥善运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年11月14日,劳工及福利局发布了”2023年人力推算“报告,当中指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会对人力市场带来巨大影响;而与数码方面有关的新工种,例如人工智能的研究员、科学家、数据科学家及数码营销等会越趋普遍。
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笔者乐见香港的大学与时并进,陆续开设相关科目,让未来的人才具有数码应用能力以及人工智能的能力。当中需要教导大家道德和负责任地应用,而未来特区政府和工商界雇主也需要持续加强雇员在数码能力的培训,使得员工能应对未来数码化的挑战及管理好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认清好主次,运用人工智能赋能于工作之上。
要引领香港发展成为卓越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先进城市,笔者建议特区政府要尽快制订以法赋能的人工智能策略,推动各行各业负责任地采用人工智能,积极应用《模范框架》,缔造一个健康及可持续的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素的同时,为经济带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