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纪宏:香港特色的选举制度岂容西方势力说三道四-紫荆网

阮纪宏:香港特色的选举制度岂容西方势力说三道四

日期:2021-03-17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f801fd8649cc9caaea6ca68e9ecd52f5.jpg


|阮纪宏


全国人大决议,为香港制定“有香港特色的选举制度”,西方国家群起而攻之,北京对西方的谴责与威胁,淡然处之,只针对港人做解释。这种做法传递一个信息:香港的死硬分子不要再以为依靠西方支持就可以在香港死撑下去,而香港的中间派和爱国人士,则可以吃定心丸,西方国家可以设定冷战议题,但斗争的步伐,仍然掌握在北京手中。


人大副委员长王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介绍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决定草案时说,“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马上令人想起另一个说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人以讪笑来看待这个类比,但严肃地看,还真是这么回事。邓小平在1982年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大概有3个含义:一是不会放弃社会主义这个性质和目标;二是不能用教条的马列主义和苏联模式来搞社会主义;三是中国特色就是一种特例,无法用其他表述替代。


香港几乎是不设防城市


那么,香港特色的选举制度,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回事吗?谁来决定特色的内涵?无论谁来决定特色,有一点不能否定的是,香港几乎是一个不设防城市,货物和资金流动不用说,人员流动迁徙也自由。政治方面的特色起码有三:


第一,拥有外国国籍的居民也有投票权,也可以出任政府高官和立法机关议员,这方面不同国家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不一而足,但整体来说,香港肯定是限制最少的地方。澳洲近年禁止国会议员拥有双重国籍;加拿大虽然没有双重国籍的限制,但议员参选资格是必须拥有加拿大国籍;而在香港,立法会议员拥有外国国籍有比例限制,问题是有些人可以只有香港永久居留权,而没有中国国籍。


第二,在香港国安法实施之前,香港的政治组织以及从政者,跟外国政府、政治组织联系的限制,也是全球最少的。反对派出访外国,跟政府官员或者政界人士接触,是属于交流性质,但公然表示希望外国政府制裁香港官员、抵制香港贸易等等,都不能算违法。而在香港境内,跟外国领事馆人员,或者来访的外国政治组织人员交往,也可以是正常的交流,但香港没有反间谍机构去调查这些交往是否会越界变成叛国行为,过去看到美国领事与黄之锋之流会晤的消息,都是新闻机构的爆料,还不属于调查的性质。


要承认选举制度的香港特色


第三,香港的选举制度是全世界最复杂的。间接选举产生特首,部分选举委员则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团体代表却是个人投票产生的,而且“龙蛇混杂”,从全国人大代表到区议员,也就是说选举委员会成员既有处理全国立法事宜的,也有处理牛头角人行天桥应该距离红绿灯55米还是73米的。


这些制度的元素,先不说好不好,而是要承认这是香港特色。这个特色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情况需要考虑,北京承认这些特色,是因为不放弃“一国两制”。西方国家的谴责声明,只说新的做法违反了他们认为的民主制度标准,而不承认香港的特色,是没道理的。


西方政客与香港反对派的双重标准


香港反对派以西方国家为圭臬,所谓的回应也只能是拾人牙慧的民主倒退。西方政客与香港反对派,用的都是双重标准。117个区议员担任选举委员会成员的席位,按照特区官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是“不理想”,所以中央官员建议要“完善”它,被“完善”的区议员当然不满意,争相批评小圈子选举。不要忘记,这个香港特色,是当年中央政府批准实施的,增加至117个席位给全体区议员的时候,没有人拒绝担任选委会成员,说要取消的时候就批评中央;得到席位的时候用手上选举特首的一票做“king maker”,失去席位的时候说小圈子选举。在双标问题上,西方政客与香港反对派“一样黑”。


同理,允许香港立法会议员有一定的比例可以拥有外国国籍,这也是中央批准的,现在要成立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看看参选人声明效忠时是否真诚。反对派当然认为无论门槛增加一小项,都是“人类文明倒退的一大步”,可是,为什么不乾脆全面限制拥有外国国籍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呢?要是让我来当这个审查委员,对于拥有外国国籍的参选人,只问一个问题:你加入美国国籍宣誓效忠美国宪法,现在你说要效忠基本法,究竟哪个才是真诚?就这么简单的事情,中央还是让香港人来审查半天,这才是真正的香港特色。


邓小平强调中国特色 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当年邓小平强调中国特色,至今还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年中央对香港无限宽容,而今要强调香港特色,是因为当年西方国家还没有发动新冷战,还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使是社会主义,还是可以合作的,而今却颠三倒四,将中国统统变成中共,提起中共,例牌有新疆和香港,而香港只能有两制,不能有一国。这个时候还不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西方国家与香港反对派对于“将不设防的香港加条门帘”也说不可以,但对于希望稳定繁荣的香港人来说,香港不设防,惟有泪千行。


(作者先后在加拿大温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香港《文汇报》记者、驻京记者,《香港商报》编辑主任、副总编辑,《明报》副总编辑、副主笔。现于香港浸会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办的联合国际学院任教新闻专业,并在香港媒体撰写时事评论。)


来源:《独家》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