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名家投资论坛举行 探讨来年运程及投资大势

灼见名家投资论坛举行 探讨来年运程及投资大势

日期:2022-12-21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灼见名家投资论坛 12月20日(周二)假湾仔君悦酒店大礼堂举行,汇聚各方专家展望明年投资大势,大谈地产市场、大数据、金融科技最新趋势,以及兔年怎样趋吉避凶。

图二
(左起)灼见名家助理总编辑罗耀强、资深建筑师、术数名家蒋匡文博士、纵横公共 关系顾问集团主席曾立基先生、高力国际物业顾问(香港)有限公司估价及咨询服务市场推 广亚洲区董事陈思恩女士、香港金融科技协会董事会成员兼大湾区主管李嘉明女士、香港数 字金融协会联席会长陈家豪先生、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先生、灼见名家传媒董事会主席潘燊 昌博士、发展局副局长林智文先生、灼见名家传媒社长文灼非先生、红杉中国专家合伙人、 香港大学企业研究院客座副教授车品觉先生、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博 士、香港执业大律师、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前专员黄继儿先生、凤凰卫视《金石财经》主 持人曾瀞漪、KK Yeung Management 主席杨国琦先生、香港数字金融协会联席会长刘业民先生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梁广灏工程师、中原金融行政总裁王红卫先生、云端与 流动运算专业人士协会数字经济委员会主席邵志尧博士合照。

文灼非:现时市场复苏 是展望未来良机

灼见名家传媒社长文灼非首先感谢诸位嘉宾出席,他表示市场开始复苏,新政府班子也上任近半年,是时候展望未来,掌握先机。他也指出,灼见名家特邀在城市规划界闻名、早前加入问责班子的发展局副局长林智文担任主礼嘉宾,谈谈政府的土地规划大计,对于楼市、金融市场均有一定影响。此外,资深建筑师、术数名家蒋匡文博士主讲兔年运程,十分值得细听。

图一
灼见名家传媒社长文灼非致辞。

其后论坛进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开幕仪式。

林智文:北都正在开发 非遥不可及

发展局副局长林智文担任主礼嘉宾,并发表题为“把握发展机遇 口岸经济引擎”的演讲。他表示,香港在亚洲拥有独特的位置,拥有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要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帮助香港发展?他指出,政府每十年会更新一次香港发展布局规划,最新规划了两个都会区, 北部都会区的主题是“国际创科新城”,着重与深圳对接,建立清晰、多元的产业区域,希望为香港制造新的经济发展引擎,也创造宜居地带。

他表示,北部都会区占香港面积近三分之一,包涵逾 3000 公顷土地,预算未来居住人口达 250 万人,提供 60 多万的工作机会,计划庞大,但并非遥不可及,他指出洪水桥、元朗南等有不少楼盘开售,未来也会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尤其是跨境铁路与深圳对接。在产业区域方 面,重点包括洪水桥服务业中心,推动与前海高端经济对接,将影响投射至整个大湾区:新田科技城有望于 2024 年完成河套地区土地平整,部分大厦也已在兴建当中。

图三
发展局副局长林智文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今年《施政报告》宣布成立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林智文透露明年将成立专责部门推动发展,而政府也提出了不少亮点设施加快进程,包括迁移金钟政府总部4成办公室楼面面积至北部都会区,另外又会发展大学科研建筑群、文化建筑群等等。被问到政府发展的整体思路是什么,他认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影响力大,因此发展核心是扩容,以“南金融、北创科”格局巩固地位。

【专题讨论一】 北都提供新产业发展契机

第一节专题讨论将探讨房地产市场前景,嘉宾包括林智文、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高力香港董事总经理刘振江、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博士,并由文灼非主持。施永青表示,香港经济以往是自然发展,政府不习惯主导城市规划,商界也不会一呼百应,这是一个挑战。

刘振江表示,香港土地供应向来不足,因此政府有决心推出新发展布局,受到市场不同持份者欢迎及积极参与,符合大潮流。但政府规划的产业发展有一定挑战,重点在于吸引人才、 企业、资本,政府必须在这些方面多做一些功夫。

图四
第一节专题讨论将探讨房地产市场前景,嘉宾包括林智文(中)、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右二)、高力香港董事总经理刘振江(左二)、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 萃才博士(右一),并由文灼非(左一)主持。

麦萃才博士表示,一般城市发展是先由中心商业区(CBD)开始往外发展,而北都是个合理 (make sense)的计划,南山、罗湖等地接壤香港,地价高,都会区可以与深圳对接提升北区地价。但上两届政府均表示要造地但成效不大,政府如何保证土地供应,而两个都会区中间的地区又会否变成房地产低洼地区?林智文回应指出,政府有决心、有信心将土地供应提速、 提效、提量,预告造地计划是罕有的事,可算是“将自己摆上枱”。而且两个都会区中间也有发展,包括白石角兴建铁路站及房屋。有发展潜力的土地都不会放弃。

资深传媒人车淑梅问到沙岭殡葬城是否香港的负资产,林智文指出,环境及生态局正检视相关设施的整体规划。灼见名家作家廖书兰博士、蒋匡文则忧虑发展会波及新界的历史遗产, 影响风水,林智文强调发展着重“城乡并融”,以洪水桥为例,城市细节规划上有工具可以保存相关古迹,不会将高楼大厦包围古迹,保留景观走廊(view corridor),避免破坏文化景观,也会发展文化径,让公众可以对当地历史有更多的认识。

房地产市场明年下半年或现曙光

谈到楼市发展,施永青表示,一些利好消息出现(如息口有见顶趋势)令楼市有机会喘息, 但现今地缘政治格局限制了香港在中国“外循环”的角色,质疑香港楼市能否重返高位。另外,中美角力造成香港社会分化的后遗症,不少劳动人口移民离港,加上人口老化,房屋需求下降,投资者比以往谨慎是难免的,香港楼市要向上需要经济发展支撑。

麦萃才博士指出,虽然过去几年经历社会动荡及疫情,但中原指数仍有上升或反弹情况,可见楼价对政治问题、疫情问题都不太敏感。但香港经济先行,易受外围影响的特色令加息问题导致楼价下降。他指出,低息连续了十多年,市场预期联邦基准利率将会升至 5 厘,其实与以往平均数相约,估计年中或以后不会再加息。

刘振江表示,香港失去许多常住人口,二手市场供应上升导致价格受压。商务客、游客、在港外籍人士数量的跌幅均十分大,部分工种甚至流向新加坡,新加坡的生产力比香港多约 20%,增加高质劳动人口迫不及待。另外,利息成本上涨令交投量变淡,业主会否压价仍有待观察。

另外,随着国内调整防疫政策,令香港市场整体气氛改善,加上政府提出“稳经济”,将有助增强投资者信心。他也提到,环顾中环高租值物业多有中资背景,撑起了整个经济,伴随中资资本增加有利楼价上升;北部都会区也提供了发展新产业新契机,因此以“审慎乐观” 态度展望 2023 年市场。

资深传媒人张文新提到,政府欲重夺发展主导权,但粉岭高球场一年拖延甚久,会否需时甚久?林智文强调,北部都会区发展已开展,未来10年将推出1300公顷土地,其余地方也希望在未来20年内完成。被问到市民哪时才是入货良机,施永青则表示,对于小市民而言,现在并非投资良机,但目前价格水平下滑,部分市区楼价跌至1万元一呎以下,用家可以入市, 改善生活。

麦萃才博士补充,现时市场由用家主导,投资客、非港人及炒家只占整个市场不足 10%,今年GDP全年下跌,令用家入市意欲下降,但息口稳定后,预算成本比较明朗,可承担 (afford)的买家明年中后期是入市时机,“用家入住起码 20 至 30 年,也有机会‘返家乡’。”

车品觉:香港应建立软硬件俱全数据中心

红杉中国专家合伙人、香港大学企业研究院客座副教授车品觉发表题为“香港如何融入国家 数字经济规划”的主题演讲。他表示,香港应该成为数据中心(data/digital hub,而非 data centre,具有人工智能、高速运算、治理能力,包括软硬件),加强数据基建,这高度依赖数 据资源(或生产要素)。若基建落后于国内或其他地方,我们将难以融入国家领先世界的数字经济。

图五
红杉中国专家合伙人、香港大学企业研究院客座副教授车品觉发表主题演讲。

他指出,我们了解国内数字经济政策时,需要留意概念提出及实质化的年份,过去 5 年已提出实质路径,中央在“十四五”时期提出了3条主线,除了新型数据中心以外,也包括数据安全及数字经济顶层设计。他提到,中央政府近日提出一份有关“新型数据中心”的意见, 包括建立治理制度保障数据权益、公平、有效率流通等。其实当中只有三成谈及科技,七成都是着重生产要素。现时我们保护生产要素的制度仍未健全,但香港健全的普通法制度适合 数据千变万化的用途,对于建立数据中心有一定优势,可以急起直追。

上海情况与香港最为相似,值得我们学习如何对接中央政策,例如给予特别政策给特斯拉生产电动车,以及提出了不少主要指标,例如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利用互联网的新增收益等等,香港在发展北部都会区时可以参考。他又表示,香港在不少方面难以追上国内, 或者需要依靠深圳发展,尤其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据化、公共服务数字化三个大方向。

他表示,企业也要十分积极,跟上宏观规划,在提升数据化时需要问自己有没有提供相关技能、有没有激励机制等多个问题。“有距离不要紧,最重要是了解如何追紧距离,利用我们的商业眼光,好好利用深港紧密互动圈与深圳结合,搭上发展的快车。”

黄继儿:资讯流是香港优势 绝不可流失

香港执业大律师、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前专员黄继儿发表题为“数据–金融科技–转移– 环社治–数字中国”的主题演讲。他开首劝喻,全球流动数据中国占了五分之二,现在已没有分个人数据抑或大数据,一个人由出生至死亡都会不断产生数据,因应科技发展,现在数据已变成金钱,不要因为小恩小惠而出卖自己的数据。

他表示,欧盟、脸书等政府间组织及商业组织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已建立不同的数据保护法规。 相对于内地将与金融业相关的个人资讯裂为“敏感信息”,香港当局仍未有相关数据分类政策,但是,企业不重视数据的态度已得到改善。国内龙头企业正受到这种反垄断法规的冲击。 另外,在数字经济中的相关 ESG 规定可帮助企业识别风险,带来新的机遇及利润。

图六
香港执业大律师、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前专员黄继儿发表主题演讲。

他也指出,人流物流,尤其是资讯流是香港的优势。香港最重要的优势便是数据自由流通, 一定不可以流失,必须在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中体现自身的优势。

被问到,日常市民收到不少骚扰来电,黄继儿表示,曾因收到骚扰来电而受伤入院,若来电指名道姓则归类为隐私法例范围,若没有的话最新则归类为商业条例,但他们换电话号码十分容易,需要最高罚款只是3万港元,十分低,因此暂时没有办法完全解决。

【专题讨论二】香港须尽快完善数据中心基建及制度

第二节专题讨论将探讨金融科技新趋势,黄继儿、香港数字金融协会联席会长陈家豪、香港金融科技协会董事会成员兼大湾区主管李嘉明参与讨论,并由灼见名家助理总编辑罗耀强主持。

被问到在数据基建方面是否已准备好,陈家豪表示,一国两制产生边境检查问题,针对物流的政策十分健全,但在跨境数据流通方面政府政策则着墨不多。爱沙尼亚没有身份证政策, 曾来港考察,反观香港因为隐私等问题而没有善用身份证政策,在数据传输方面欠缺身份认证制度,而港人、立法会缺乏数据素养是原因之一,未来需要解决。

图七
第二节专题讨论探讨金融科技新趋势,黄继儿(右二)、香港数字金融协会联席会长 陈家豪(左二)、香港金融科技协会董事会成员兼大湾区主管李嘉明(右一)参与讨论,并 由灼见名家助理总编辑罗耀强(左一)主持。

李嘉明表示,国家现时有3个基础大法,包括《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一系列的部委规章,因此现有数字产业要走出去时,需要花费很多资源检视公司业务有没有违法,而非个别企业或个人的问题,不少企业忧虑会否无意中违法。

黄继儿进一步解释国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是首次与欧盟相关法规一样,以征收营业额一定部分作为惩罚,也将个人资料视为全中国人民的基本权利,而且不只应用于私营企业, 也适用于公营单位,没有太多人能预料到。案情严重的话,高层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他也提到,近日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出版了两套合约范本,帮助企业安全跨境转移数据。另一方 面,政府可以建立“白名单”帮助阻挡试图进入网路的恶意参与者。

陈家豪坦言,“香港快到饿死的边缘”,法规是数据基建是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不能看中小企的数据,无法进行贷款,应该有法例规管,让金融机构可以跟从。他又以模特儿为例,即使日常要多穿衣服避免走光,但模特儿行业有一定道德规章,容许穿着较为露白的衣服,让时装设计行业有空间发展。同理,法律不应该无差别地保障个人数据,当行业有一定标准时, 我们需要给一个机会予企业发展。香港有需要修例。黄继儿则指出,相关条例立法原意是基于原则性(principle-based)及科技中立(technology neutral),希望不用常常修例,如过往两次修例都是因为突发事件。但是这也会导致法例不清晰,当有突发事情便会措手不及,呼吁政府透过修例给企业更多指引。

但李嘉明提醒,当法律描写得过于清楚时,忧虑没有空间,导致企业生存环境渐趋艰难。

蒋匡文博士:兔年运程与九运展望

午餐演讲将由资深建筑师、术数名家蒋匡文博士,主讲“兔年运程与九运展望”。他开首表示,风水是中国古代的大数据,是历史的统计方法,跟西方文化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均相信历史循环一说。他占算未来一年楼市、股市未完成恢复,直至 2024 年才能恢复。

图八
资深建筑师、术数名家蒋匡文博士发表主题演讲。

他指出,占算未来的方法有很多,其一是《黄极经世书》的流年卦,明年将是“家人”卦, 象征风邪入身,因此疫情仍未离我们而去。“火”代表雀鸟,现今寓意飞机,因此旅游业将有所复苏,但只能赚微利。另一占算方法是太乙数,明年是“明夷”卦,预示明年初疫情将 有反弹,但年中后应该比较安稳。

陈家豪教授问到,2023 年香港人才库能否有所改善,参考“癸卯春牛图”,蒋匡文指出“十 牛耕地”,经营成本涨,而且土地乾旱,反映银行借钱不易。他又表示,近年社会热议移民潮,但并不担心,因为他这一代反而得益于移民潮带来更大的晋升机会。

蒋匡文进一步补充,香港地薄,20多年将面临一次移民潮,期间也会有移民涌入,而香港有两只门──汲水门及鲤鱼门,多数时间都是潮来潮去,中央承诺香港“50 年不变”,反而得益新移民,而非本地人。

他又认为俄乌战争将继续,但核战机会不大。回顾历史,1812年俄军利用寒冬打败拿破仑, 1941年苏德战争中苏联军队也在寒冬击败打败希特拉,俄军认为在冬天行军打仗有利,这些因素均会造成反攻。

他又指出,土木相会大部分都是约20年一次,千多年会发生一次“岁差”,早或晚一点发生, 而夹心层时间世界格局会大乱。例如2000年土木相会,2004年正式进入八运,期间发生中美战斗机双撞、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2020年土木相会,九运已经开始。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陈紫瑜 校对:李博扬 监制:姚润泽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