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沃霖
日前,由紫荆文化集团主办的“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名家名作展”在湾仔会展中心开幕。借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在港举办这类纪念活动正逢其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惨痛、最悲壮的一页,是深深刻入民族骨髓的集体创伤。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统治。香港同胞饱受苦难:粮食短缺引发大饥荒,街头饿殍遍野;日军高压镇压,肆意屠杀爱国人士与平民;强征劳工、掠夺资源,民生凋敝。然而,香港同胞从未屈服,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在中共领导下英勇反抗:从营救800余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的“胜利大营救”,到炸毁日军装备、救出盟军飞行员等等,立下赫赫战功。爱国团体和普通市民也以赈济募捐、拍摄电影、罢工罢市、输送物资等方式抵抗侵略。
今次展览中,由沈平、王秋童、张龙新等艺术家创作的香港抗战人物组画作品,正是聚焦港九大队的抗战事迹,生动诠释香港和祖国血脉相连、风雨同舟的关系,表达了爱国爱港的炽热情怀。
笔者上月在北京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感受到《八一宣言》里中国人民面对日寇入侵的愤慨,看到赵一曼慷慨赴死时留给儿子的家书,看到香港各界同仇敌忾发动“一碗饭运动”的证明,也看到了抗日战士斑驳的头盔、破烂的草鞋、单薄的衣物等。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力强劲的日军,先辈们顽强抗击,迸发出不屈不挠、至死不渝的生命力。支撑这一切的是信念,是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信念。
凝视这段历史,我们不仅要铭记史实,更要读懂那份在绝境中铸就民族脊梁的信念。 那是血肉之躯对抗侵略铁蹄的勇气之源,更是今天守护和平、捍卫国家主权不可动摇的精神基石。
历史的警钟从未远去。 近期上映的《南京照相馆》及即将于“九一八”纪念日面世的《731》,以震撼的影像再次揭露侵华日军暴行,印证着中国人民对这段血泪记忆的刻骨铭心。
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已传递到我们手中。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坚守和平,是这一代人必须肩负的神圣使命。香港青年尤需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将爱国爱港热忱融入血脉,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奋勇前行。为强国建设和香港繁荣稳定作贡献,是我们对革命先烈精神最好的传承,也是时代赋予青春最崇高的意义。
(作者系香港青年大专学生协会中央干事会委员,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