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协常务副主席赵志军:诗书画印 密不可分-紫荆网

香港美协常务副主席赵志军:诗书画印 密不可分

日期:2025-08-05 来源:香港商报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华文化节2025”重点活动“书写的力量”展览,日前假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举行,展示了60位本地书画家的百余件力作。展览副策展人、香港美协常务副主席赵志军接受了本报访问,畅谈他对书写的力量与诗书画印的见解,并分享了创作灵感与心得。

“书写的力量”展览由香港文联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协办,汇聚60位本地书画家的百余件力作。展览由香港文联常务副会长、香港美协主席林天行担任主策展人,香港艺术发展局视觉艺术主席、香港美协常务副主席赵志军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容浩然担任副策展人。

展览涵盖书法、绘画、雕塑等作品。
策展人林天行作品《宅兹中国》,水墨纸本。
副策展人容浩然作品,行书《海纳百川》,水墨纸本。

香港美协常务副主席赵志军于展览场上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很多人听到‘书写的力量’,会以为只是书法展。但展览策展人和多数艺术家都认为,书写不单是书法,它一定是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文学的全方位融合。”赵志军说,中国诗词、绘画、书法,本就是在同一支笔(毛笔)下生长出来的,“诗书画印本就密不可分。”中国传统里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书,笔墨之间有韵律,也有呼吸。这一次展览用当代的眼光,把这份传统的交融重新诠释。艺术家或以书入画、或书画融合,在笔墨、线条、章法、构图、空间留白等技巧之间,延续着传统的气韵,也试着触碰新的边界。

赵志军接受本报专访。在他身后是其在“书写的力量”展出的《天问·源》系列一至三。

西藏行带来灵感

今年5月,赵志军到了西藏。高原的水给了他触动:“高原都是湖水和河流纵横。湖泊是静态的,河流是流动的。”在他眼中,水至关重要,而水的静与动如同阴阳,构成天地间的和谐。他的《天问·源》系列之一至三,便由此而生,挂在展场墙壁上的三幅作品,左侧第一幅取材自高原湖泊的色泽与形态。“湖泊在阳光下呈现丰富的色彩。湖水与矿物质的聚集,会生出像宝石般斑斓的颜色,就像红宝石。”这种红宝石般的色泽在画作中奔腾、喷洒,似乎在撞击黄色,又仿佛要融入其中。赵志军形容这幅画蕴藏了流动的阴与阳,仿佛始终处于运动之中。这让人不免想到一直在变化的世间万物。

中间的画作描绘的是黄河上游的景象。“人们都以为黄河是一条泥沙翻涌的黄色大河,但到了上游发源地,你会发现它洁净透明,如同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赵志军说,黄河从清澈出发,经过黄土高原时夹带泥沙,逐渐浑浊;流至山东东营入海前,河口滩涂沉淀了大量泥沙,水色较中游澄浅,最终与大海交融。

赵志军《天问·源》系列之一,水墨设色纸本,97✕90厘米,2025。

中西融合的水墨力量

赵志军说,“书写的力量”展览既要涵盖书法内容,也要有综合性与现代性,才能全面展现“书写的力量”的多个面向。他的创作因此更倾向现代化,呈现出一种探索式表达方式。是次展览每位艺术家只有三米的展墙空间,最多可展出三幅作品。赵志军的作品乍看仿佛有油画般的肌理感,实际上却是彻底的中国水墨——宣纸、毛笔、国画颜料、印章与印泥,都是传统材料。他对记者说:“在香港这块土地上,传统绘画有现代性,也有融合性,中西荟萃。在中国画的创作方式下技法没有变化,是形式上产生了变化。”赵志军作品中的构图保留了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却又融入西方对色彩、光影的敏感。

赵志军认为:“绘画最简单的技法也要有力量,力度要力透纸背。”画家所运用的线条、点面,都应蕴含力量,以反映创作者的精神与情感起伏。在赵志军笔下,这股力量亦融入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与对文化的思考。

来源:香港商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孙艺宁 校对:刘雨晨 监制:姚润泽
特朗普说“很有可能”不久与俄乌领导人会晤
香港举办“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名家名作展
许正中:通过笔墨丹青 冀年轻一代珍惜当下
人形机器人重大突破!中国成最大机器人生产国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