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商厦变身学生宿舍,“钱”途无限!去年,香港都会大学连购红磡酒店及商厦自用,其后香港城市大学出手购入尖东明辉中心基座商场及写字楼;今年,再有香港科技大学以3.54亿元购入金钟名都酒楼。这段时间以来,为发展国际教育枢纽,本港多间大学于市场大手收购物业扩充改建作学生宿舍,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港商记者最近采访到多位专业人士,他们均认为大学收购商厦趋势仍会继续,且颇有“钱”途。
戴德梁行:大学床位缺5.54万
去年教育局数据指,本港八间大学八大2024/25学年共收14756名非本地学士生,已占学额近两成(19.9%),4年间增2507人,升幅亦为两成。戴德梁行发表的《人才住房学生公寓》报告提到,目前香港的大学宿位有严重短缺,八大学生与宿位比例为3.4比1,相当于逾3名学生竞争1个宿位。戴德梁行执行董事、香港研究部主管邓淑贤曾指出,即使到2027年,保守估计整体大学的床位短缺至少达5.54万个。
仲量联行香港资本市场部主管陈国章早前于记者会表示,观乎市场上有大学积极寻找自用物业,除学生宿舍外,亦作行政、教育等用途,又认为陆续会有更多大学收购物业。最新的商厦改建为专用学生宿舍(PBSA)政策,将吸引更多大学吸纳酒店和乙、丙级写字楼,惟仍须衡量成本。
科大多次租用甲厦扩充
事实上,近年市场上频现大学收购物业情况。最近,有35年历史的金钟名都酒楼预告将于9月底结业。而本身属自置舖位的名都酒家早前亦决定出售舖位。该舖面积达31410平方呎,由科技大学购入,涉资3.54亿元,呎价约11270元,相信科大购入楼面后将作教学之用。科大校方发言人则指,该校商学院一直积极在市区商业中心设立教学设施,方便修读商科课程的学生、包括在职管理人员上课及交流。有消息指,科大或将相关单位用作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EMBA)课程的教学中心之用。
科大过去一年亦多次租用甲级商厦扩充,包括观塘The Millennity 1座30楼及31楼,合共约3.8万平方呎,以及观塘宏利金融中心全层,约3.1万平方呎,今次则进一步“落重本”购入物业,作长远部署。
都大城大购商厦落重手
积极扩充的还有香港都会大学,包括去年以约10亿元购入原名“城木酒店”的红磡芜湖街酒店,改作为学生宿舍并易名为“MU88”,项目分为两座,楼高16层,设有255间客房,可供约480人入住,房间均设有独立浴室。主要提供予非本地学生入住,部分房间将或预留予交换生和访问学者使用。后又以26.5亿元购入红磡祥祺中心商厦作教学之用,两宗收购合共涉资已经达36.5亿元。此次交易为2024年市场最大的商厦物业交易。
都大发言人表示,近年该校各方面发展迅速,包括学生及教职员人数持续增加、开办各类型新课程及成为本港首间应用科学大学等,大学一直积极探索不同方式为师生提供更多学习和教研空间。
另外,城市大学方面则以8.8亿元收购尖沙咀明辉中心基座商场“尖东广场”,总面积约9万平方呎料购入作教学楼面之用。
学者:对经济有正面意义
“这是一件好事,是善用香港土地资源。”针对大学购商厦,金融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杨玉川表示,“香港总体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相当珍贵,但近年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商舖和写字楼供应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相对过剩。”他又指,香港想发展成为教育中心,又遇到土地供应不足问题,通过市场流转将供应相对过剩的资源转移到供应不足的部分,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对香港经济亦有正面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庄太量表示,“相信未来几年,内地生来港趋势会越来越大。因为近年来中美关系(日益复杂),原本去美国的20多万留学生好大部分未必去得了。若然他们选择来港,将令学生数目暴增。目前内地生来港每年只有1至2万,基数相当小,未来大有增长的空间。”他又指,现在比较好的方法相信是把一些商厦改成学生宿舍,因现在好多发展商的商厦其实都卖不出去,如果改做新用途就可中和成本。“现在香港产业发展亦高度重视教育,本身酒楼改做教育,既可提升土地利用率,同时又增加香港的GDP。”
美联:学院买巨舖料陆续有来
美联商业首席营业董事麦世强接受传媒采访时表示,随着消费模式改变,酒楼业及零售市道正面临调整,教育机构成为巨舖买卖或租赁的新动力。
他指出,只要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未减,“估计教育机构对巨舖的兴趣陆续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