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尚宏
世界银行集团(WBG)近期发表了《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2024报告》。相关报告评估涵盖全球50个经济体,而香港跻身十大表现最好经济体的行列中。报告指出,香港在“国际贸易”指标取得90.77分,“市场准入”指标获85.49分,及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服务”指标得到77.71分。与此同时,香港在“办事效率”维度取得78.52总分,在全球经济体中排名第五。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制度支撑。“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行使普通法,拥有完善的监管执法机制及民事司法制度。其中基本法确保中英双语为官方文件言语,使得本地有关投资和商贸的法律框架内容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接轨,既为国际商界及投资者带来信任感,也为企业提供公平、开放及受法律保障的的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自由兼有序的资本市场。作为具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市场为本地和海外客户提供多元化产品服务。港府会因应国际市场形势,与证监会、金管局、港交所运用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各项监管规例进行全天候的协作监察,防范金融风险。联系汇率制度使港元对美元的汇率保持在特定的区间水平内,能持久应对美联储利率政策的不确定性,有效减低投资者风险。
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硬件设施配套。香港的交通运输基建设施保障了客流与物流的高效流动,为企业营商提供时间便利。目前,作为大湾区的联络人,香港共有八个连接内地的陆路边境设施,当中包括接驳内地高铁网络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以及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同时,香港与海外的航空及海路亦全面联系。作为全球最繁忙的货运及客运机场之一,香港国际机场连系全球约200个航点(包括内地约40个航点),年度机场客运量达5310万人次。香港拥有全球其中一个最繁忙及具效率的港口, 2024年处理约1 370万个标准货柜吞吐量,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全球第四。由于香港的港口运作具高效性,能弥补船舶在其他港口的延误时间,因此本地港口享有“补时港”的美誉。
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管治团队的亲力亲为。近年,港府官员积极走访不同国家和地区,加强对外推广香港的优势及机遇,力图扩大“朋友圈”。行政长官于2023年率团访问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随后香港与中东地区的合作取得显著进展。2024年,具有中东背景的驻港公司数目按年上升超过20%。为巩固东盟作为香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关系,行政长官亦率团访问东盟七个成员国,促使约90份合作备忘录或协议的落实。财政司司长于2024年访问英国和美国,及于2025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与欧美多国官员和商界领袖进行双边会议,向欧美展现香港最新经济情况。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官员的积极外访让未曾亲身来港的海外人士树立信心,对香港有更多了解,吸引他们来港投资、开拓商机或旅游。
世界银行集团的《报告》中的数据指标认可了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亦印证香港作为国家“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期待港府克服环球局势变化所引起的波幅,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继续巩固维港的经济优势,引领商界携手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成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