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晶榕博士
2025年7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政府修订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和资助申请资格》(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07/31/P2025073100288.htm),旨在进一步优化香港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与使用,确保公帑用得其所,并促进社会公平与教育质素的提升。此项政策的出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本文将结合各方观点与理据,对该政策进行整体分析与评价,并说明其对香港社会与教育体系的潜在好处,以及笔者对该政策的支持。

一、政策背景与目的
根据现行制度,部分学生以“受养人”身份来港后,即使未实际居住于香港,仍可被视为本地学生,享有政府资助学额与较低学费。然而,这种安排可能导致部分内地家长连同学生利用“考试移民”手段,以取得本地生身份并享受学费优惠,进而影响本地学生的升学机会与特区公帑运用的公平性。因此,特区政府提出修订政策,要求受养人签证持有人在首次签发时未满18岁,并须在课程开课前的两年内居住于香港,才能符合资格申请特区政府资助学额。
此外,特区政府还取消了全职工作签证持有人与入境计划签证持有人(如优秀人才计划、资本投资者计划等)的资格,以进一步杜绝“考试移民的阳招”行为,确保资源真正流向真正有意在港发展的人士。
二、政策的主要内容与调整
第一,设立两个学费类别:第I类别:适用于符合资格的本地学生,包括中国香港永久居民、单程证持有人及符合居港规定的受养人签证持有人。 第II类别:适用于不符合资格的学生,包括未满足居港规定的受养人、全职工作签证持有人、入境计划签证持有人及非本地学生。
第二,过渡期安排:政府设立了两年过渡期,即在2027/28学年(申请周期为2026年10月)的居港规定为一年,2028/29学年起正式实施两年居港规定。此安排旨在给予有意来港发展的学生与家长充足时间适应新规定,避免政策突然调整对学生造成过大影响。
第三,居港证明要求:申请人需提供证明显示其在课程开课前的两年内以全日制学生身分于香港就读,或通过入境处申领涵盖该段两年期的出入境纪录证明,以证明其每年不在香港的时间不超过90天。
第四,奖学金与资助计划的调整:政府将对以“本地学生”和“非本地学生”为基础的奖学金与资助计划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处理方法一致,避免出现资助标准不一的情况。
三、各方观点与理据分析
第一,基础教育界的支持:笔者认为,此政策可能有助于增加香港中小学生人数,尤其是高中学生的数量,从而缓解本地适龄学童人口结构化减少的问题。此外,近年来香港高中学生流失海外的现象持续存在,部分完成中三的本地学生会选择到海外升学,若能透过此政策吸引更多高中学生来港升学,将有助补充本地高中学生人数,连带可能带来弟妹一起来港读书,故本地中小学都会收益。 此外,特区政府提前一年多公布新政策,并设立一年的过渡期,显示出对学生与家长的关怀与理解,有助于减少政策实施的不确定性,并让有意来港读书的学生有足够时间准备与规划。
第二,公帑运用的公平性与效率:特区政府采取不同的学费类别,是善用公帑的举措。第I类别学生享有政府资助学额与较低学费,而第II类别则需缴付不获资助的学费,且费用水平与非本地学生一致。这一方面确保了公帑资源的公平分配,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与家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路径。 更重要的是,此政策有助于杜绝部分“高才通”人士透过“考试移民”手段,以取得本地生身份并享受学费优惠。这种行为不仅占用了本地学生的学额,也造成了社会不公,完全违背了特区“高才通”政策的原意。因此,笔者认为,此政策的调整是对社会公平与教育质素的有力保障。
第三,对境外学生的影响与适应:政策的调整对有意以“受养人”身份来港读书的学生,尤其是内地学生,将产生一定影响。然而,特区政府设立一年的过渡期,并提前公布政策,有助于让这些学生有时间考虑与准备。此外,政策的实施也促使学生提前了解香港的教育环境与生活适应问题,有助于提升其对香港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第四,社会公平与教育质素的提升:此政策的调整,不仅有助于杜绝“阳招”行为,也对社会公平与教育质素的提升有积极作用。特区政府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核与居港规定,确保资源真正流向真正有意在港发展的家庭,而非仅为取得学额或学费优惠而来港的学生。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与国际形象,另一方面也促进社会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四、政策的潜在好处与社会效益
第一,提升本地学生的升学机会:教育资源是有限的,透过此政策,特区政府可确保更多本地学生享有政府资助学额与较低学费,从而提升其升学机会与教育质素。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本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对香港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积极影响。
第二,优化公帑运用与资源分配:特区政府透过设立不同的学费类别与严格的资格审核,确保公帑资源的公平与高效运用。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与社会满意度,另一方面也对香港的财政稳定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
第三,促进社会公平与教育质素:此政策的调整,有助于杜绝“阳招”行为,并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并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第四,增强香港特区的国际竞争力:香港特区作为国际教育中心和高端人才集聚地,其高等教育质素与资源分配的优劣,对吸引国际学生与人才至关重要。此政策的调整,有助于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与国际形象,并吸引更多优秀学生与人才来港发展。
五、笔者对政策的支持与建议
笔者认为,此政策的调整是对香港特区社会与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并体现了特区政府对社会公平与教育质素的重视。透过严格的资格审核与居港规定,政府确保了公帑资源的公平与高效运用,并将有效杜绝“阳招”行为。此外,政策的提前公布与过渡期安排,也显示出特区政府对有意来港发展的学生与家长的关怀与理解,有助于减少政策实施的不确定性。
然而,笔者也建议特区政府在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与家长的宣传与辅导,以确保政策的顺利推进与社会的广泛接受。同时,特区政府也可考虑设立专项基金,协助学生与家长了解政策内容与适应新规定,以减少政策实施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六、结语
总体而言,特区政府修订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和资助申请资格的政策,是对社会公平与教育质素的有力保障。透过严格的资格审核与居港规定,政府确保了公帑资源的公平与高效运用,并将有效杜绝“考试移民的阳招”行为。此政策不仅有助于提升本地学生的升学机会与教育质素,也对香港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积极作用。笔者坚信,此政策的调整将为香港带来长远的好处,并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认同。
(作者系香港创知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