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帆:当事实成为最强音 香港韧性从中绽放-紫荆网

梁帆:当事实成为最强音 香港韧性从中绽放

日期:2025-08-02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梁帆

特区政府最新发布的《香港营商环境报告》如同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上面写满了数字与事实,静默却有力地回应著外界的疑虑与噪音。香港经济脉搏强力跳动的声音,世界,都听到了。

数字刺破“唱衰”的迷雾

曾几何时,西方媒体编织的叙事如浓雾般笼罩香港:“资金撤离”、“企业出走”、“活力不再”、“金融遗址”……然而这份报告以客观数据为利剑,刺破了唱衰的幻象。

2024年,9960间驻港公司以近10%的增速创下新高,全球企业纷至遝来。投资推广署仅2023年初至2025年上半年就协助超1300家企业来港,带来1600亿港元直接外资。

恒生指数继2023年上涨18%后,2025年再攀27%高峰。上半年日均成交额飙升120%至2400亿港元。2025年前7个月,52只新股登陆港交所,集资额近1300亿港元,同比激增6倍。

香港美国商会2025年信心调查揭示:75%企业视香港为亚洲竞争力核心;83%对法治深具信心;79%未来三年无意撤离总部。这些冰冷数字,乃热情的国际资本所投的最真实的信任票。

稳定乃繁荣的基石

数据背后,是香港核心优势的回归与升华。国家安全法的实施并非锁链,而是锚链。为香港这艘“东方之珠号”在近年的风浪中稳住了航向,重塑了安全、法治、稳定的基石。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将香港竞争力推至全球第三;三大评级机构一致给予“稳定”展望;“世界正义工程”2024年法治指数中,香港位列全球第23,廉洁度更是跻身全球前十。

毫不夸张的说,这份稳定,在动荡世界中成为稀缺资源。当全球供应链重构、资金寻找“避风港”,香港“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背靠祖国、联通世界,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磁力。CEPA框架深化内港合作,大湾区机遇交融,“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臺角色不可替代。

动能新引擎驱动未来

当然,报告亦未回避挑战。面对地缘政治变局与关税壁垒,香港的应对之策是主动转型、创新驱动。八大中心建设是骨架,其中,四个传统中心:金融、航运、贸易、法律仲裁地位巩固;四个新兴中心:航空枢纽、创科、知识产权贸易、文化交流加速成长。

其次,《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擘画未来十年路径。“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二,香港排名稳居亚洲第五、全球第十八。初创企业从2014年约1000家跃升至2024年4700家,孵化超十家独角兽,全球初创企业枢紐地位领先。

另外,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人工智慧、低空经济、第三代互联网等,这些新赛道正汇聚成香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新动能。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例如结合大湾区的制造力与市场规模,是香港突破困局、开拓“新蓝海”的关键。

淬炼后的东方之珠更加闪耀

综上,《香港营商环境报告》清晰表明,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法治是繁荣的基石,开放是活力的源泉,创新是未来的方向。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没有被风雨击垮,反而在压力中淬炼出更强的韧性。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一国兩制”是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復兴伟业的好制度,是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好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东方之珠,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在水与火的淬炼中,更加闪耀、更加坚韧。

这份韧性,体现在资本的选择里,体现在企业的信心里,更体现在每一位通过人才计划抵港的精英人才眼中。截至2025 年6 月底,所有人才入境计划合共收到近50 万宗申请,当中近33 万宗获批,近22万人已经到港。

当“唱衰”的杂音被事实淹没,人们已清晰看见,香江边的狮子山下,有更多的奋斗者秉持著“狮子山精神”,续写著香江传奇。同样,香港前行的路径已然分明,即以稳定筑根基,以开放汇活水,以创新开新局。

东方之珠的光芒,从未熄灭,只会更加璀璨。机遇,依然在香江两岸蓬勃生长。

(作者为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成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刘雨桐 校对:周默 监制:张晶晶
特朗普放话部署核潜艇 俄方:美军部署早已被监控
香港故事丨破解台风“密码”的追风者
报告:美关税税率达1934年以来最高
又有一批新片定档发布 《731》将于9月18日上映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