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稿】中国为全球核安全贡献成功范例-紫荆网

【紫荆专稿】中国为全球核安全贡献成功范例

日期:2025-07-29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本刊记者 冯琳

一个国家的核安全水平,不仅关乎公众生命健康,而且对维护全球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6月29日至7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应中方邀请来华开展全范围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历经此前一年的全面准备与本次两周的现场考察,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估组充分肯定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和成效,认定可在国际社会推广的多项良好实践和良好业绩,高度赞扬中国为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贡献的智慧力量。

截至2025年的6月底,中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待建的核电机组共112台,位居全球第一。图为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图:新华社)

中国选择开展全范围评估

据生态环境部通报,截至2025年的6月底,中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待建的核电机组共112台,位居全球第一;另外还有民用研究堆22座,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21座。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李治国表示,中国的运行核设施保持着良好的安全纪录,在建核设施建造质量总体受控,全国17万枚在用的放射源和33万台射线装置安全受控,全国的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李治国坦言,当前全球核事业正在步入一个新质发展阶段,中国的核安全监管既面临着气候变化影响、供应链可靠性等全球的共性问题,也面临着核电规模大、首堆新堆多、同址群堆多等个性挑战。保障上百台机组近百年安全运行,确保核电建设规模化高峰期建造质量,成为正在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核安全监管机构秉持开放、透明、积极进取的态度,主动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全范围的核安全监管综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曾先后于1994年、2004年、2010年、2016年,邀请机构对本国核安全情况进行评估或者跟踪评估。2023年3月,在《核安全公约》缔约方第八次和第九次联合审议会议上,对中国、俄罗斯、美国等缔约方的国家报告审议结论中,都建议开展新一轮全范围综合评估。2024年三季度,中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了关于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的正式申请,双方商定于2025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开展正式评估。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IRRS)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其成员国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组织的一项重要审评服务活动。IRRS的覆盖范围包括政府管理和核安全监管各个层面,所提供的是一组菜单式的评估内容,一共包括22个方面,成员国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其中的一部分申请开展有限范围评估,可排除某类设施或照射情形。而中国本次选择的是全部评估项目,即针对所有设施和活动、各种照射情形的全范围评估。

针对此次评估,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会同有关方面,首先需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对本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开展自评估工作。2024年7月至2025年4月,中方完成了自评估报告定稿与综合评估前所需的46份预先参考材料的全文翻译工作,并正式提交给国际原子能机构。2025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估组赴华开展对中国的综合评估任务。

中国三项核安全监管实践可供国际借鉴

本次ISSR评估组,由来自法国、俄罗斯等17个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的20位高级监管代表、4位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和1名观察员组成。其中,由英国核监管办公室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监督员马克.福伊(Mark Foy)担任组长。在华两周时间内,ISSR评估组对中国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客观的评估,覆盖政府与监管机构职能、许可/检查/执法等监管活动、法规标准制定、应急准备与响应、放射源、研究堆、核电厂、燃料循环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放射性物质运输、退役管理、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核安全与核安保衔接等全领域。

7月11日,ISSR评估组根据与中方各模块对口人员的访谈与现场考察结果,识别希望(Recommendation)、建议(Suggestion)、良好实践(Good Practice)等评估观察项,完成了对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整体情况的全面评估,并向中方提交了一份高质量的初步评估报告。该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水平,高度评价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取得的良好实践,同时也提出了后续持续改进的建议和希望。

“我们知道中国第一次接受国际同行评估是在1994年,自此之后就有更多的国际同行来到中国进行评估,所以我们对于中国有一个总体印象,那就是中国在持续改进核与辐射安全的法律和监管体系。”马克.福伊表示,通过此次总体观察,ISSR评估组非常认可中国当前广泛且快速的核电发展规模,同时在中国核安全监管体系中发现了三项极具创新性的独特的良好实践,可供国际同行学习借鉴。

马克.福伊具体介绍,第一项良好实践是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会组织核工业产业链各方高层代表定期就国内外核安全发展情况开展交流,确保全行业同频共振、一致推动核安全水平持续提升;第二项良好实践是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积极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核监管效率、安全性及创新性;第三项良好实践是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利用大数据和实时监测技术开发多个集成数据平台,通过提升安全信息分析能力强化监管,支持监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做出及时、有效决策。

此外,马克.福伊指出,中国在核安全监管和法律体系中仍有可持续改进的内容,ISSR评估组也对此提出了多项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希望。比如,评估组认为中方应采取分级分类方式,进一步对所有应履行退役要求的核设施制定适当的退役资金准备规定,并在法律框架中对此作出说明。又比如,中方需要进一步考虑完善核安全和核安保的接口管理。评估组还认为,中方需要进一步跟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安全标准,根据自身需要完善核与辐射应急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中方也需要在核设施的监督检查计划中形成更加细致化的流程,以确保在整个过程中监管实践的一致性。

总体而言,评估组充分肯定了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成绩,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对标实施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认为“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是坚实、有力、可靠的监管机构,在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建立有效完善的核安全监管体系以及培育健康的核安全文化方面持续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已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重要支持方

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卡琳.埃尔维乌(Karine Herviou)参与了本次评估工作,这也是她在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后首次访问中国。

卡琳.埃尔维乌对中国在核安全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她指出,中国现在已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方,中国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很多项目都是保持着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国实践也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反馈。

卡琳.埃尔维乌介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职责是推进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确保核安全和核安保,同时保证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她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设计IRRS项目并为此提供支持,不仅希望能够帮助成员国加强核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全球的核安全水平,亦同时希望能够助力自身持续改进安全标准的编制。

IRRS项目自2006年开展以来已有20年的历史。“这一次进行的评估,是中国进行的第二轮IRRS活动,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卡琳.埃尔维乌说,“中国长期以来致力于发展自身核监管体系并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中国可以为在此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感到骄傲。”

卡琳.埃尔维乌称,通过本次评估,她看到了中国在新建核电方面取得的巨大发展成果,包括一些创新型核电技术,比如中国正在建设全球第一台陆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她认为,中国在该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有许多经验值得分享,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社会都能从本次对中国的评估中有所收获。

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8月号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李博扬 校对:刘雨桐 监制:张晶晶
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刷新单日破亿最快纪录
澳门举行多项庆祝活动迎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
天文台发出黑雨警告
“锚”定Web3.0未来峰会记者会在港举办 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