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穗怡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民进党发起的罢免24位国民党“立委”的“大罢免”虽然通过了连署成案的门槛而进入到投票阶段,但最终仍是落得大败的下场。
上周六的投票结果显示:24位国民党“立委”的“不同意罢免票”远多于“同意罢免票”,全数保住了席位;民进党企图通过罢免较多的国民党“立委”而夺取立法机构龙头位置的图谋完全落空。这反映了台湾主流民意完全不认同民进党炮制的这场恶质政治运动,用选票狠狠教训了“只顾拚政治、罔顾民生福祉”的赖清德和民进党。
首先,台湾主流民意不认同民进党当局破坏民主的恶劣行径。去年岛内进行“立委”选举,国民党获得52席、民进党51席、民众党8席、无党籍2席。国民党成为立法机构第一大党,并联合民众党,对民进党当局形成有效监督。而民进党由于“立委”人数不敌国民党等在野党,而无法通过它想通过的法案,于是发起罢免国民党“立委”的政治运动,企图通过补选再次夺取“立委”席次,从而重夺立法机构第一大党的位置,摆脱国民党等在野党的监督。说穿了,就是民进党“选输不认账”,要重新再进行一次“立委”选举,选到自己能够成为立法机构第一大党为止。如果这次“大罢免”民进党得逞,那无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以后只要民进党选输了,都可以通过政治手段“重选”。对于民进党这种破坏民主的荒唐、无赖行径,台湾民众早就强烈不满。早前岛内民调已显示,六成受访者不支持“大罢免”。
第二,台湾主流民意不认同民进党当局“反中”、“台独”路线。打“反中牌”是民进党惯用的选举伎俩。当年民进党蔡英文在角逐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期间,通过炒作香港“修例风波”、大肆抹黑大陆而骗取选票。近月民进党故伎重演,以国民党“立委”“亲中卖台”为由而发起罢免国民党“立委”。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赖清德为了给“大罢免”加柴添火,今年3月还炮制了所谓的“17项策略”全面限缩两岸交流,甚至迫害岛内支持两岸统一和两岸交流的台湾民众。赖当局严格限制台湾民众的言论自由、出行自由和信仰自由,引发台湾社会强烈民怨。其最近抛出的“台独十讲”更是每讲必错,受到台湾舆论严厉抨击。
更为讽刺的是,民进党政客一边阻挠台湾民众赴大陆交流、经商,诬蔑国民党“卖台”,一边却到大陆做生意。“台独”顽固分子、民进党“立委”沈伯洋的父亲多年来与大陆厂商有频繁的生意往来,而民进党阵营的罢团发言人刘毓雯自称“反中”,却被揭发在大陆有不少业务。这令台湾民众进一步看清了民进党政客的投机面目。
此外,“大罢免”倘若成功,民进党将成为立法机构第一大党,掌控立法权,可以任意通过推行“台独”的法案,如此势必导致两岸关系更为紧张,大大增加了台海爆发战事的机率。这次台湾民众用选票阻止了赖清德和民进党把台湾推向万劫不复之地,用行动证明“台独”才是应该被打掉的“杂质”。
第三,台湾主流民意不认同民进党当局的施政表现。赖清德上台这一年来,最大的“政绩”竟是发起“大罢免”。对于处理缺电、关税、救灾等民生问题,则是束手无策。尤其在台湾业界最关注的关税问题上,赖当局在与美方谈判之前竟已“下跪”,先是放出风声说将斥资近100亿美元扩大采购美国军备,接着台积电又向美国增加1000亿美元投资,后来又说将采购美国天然气、农产品等。然而,民进党当局如此华丽的“跪姿”却换来美方在4月公布的32%重税。早前赖当局又说“台湾方面已被列入与美方谈判的首批名单”,但如今几个月过去了,美台关税谈判至今仍没有结果,导致台湾业界无所适从、惶惶不安。赖当局只顾“拚政治”、搞“大罢免”,漠视民生福祉,民调显示其施政不满意度已高于满意度。
一言以蔽之,这场在台湾社会喧腾数月的“大罢免”毫无正当性可言。民进党当局若不认真反省,必会遭到台湾主流民意更大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