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7月27日逝世,行政长官李家超对胡鸿烈逝世表示哀悼,并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胡鸿烈一生最为人称誉的,是在1971年与夫人钟期荣一同创办树仁书院,成为香港私立大专教育先驱,逾半世纪的春风化雨,令数以万计青年人接受到高等教育,成为社会栋梁。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教育是推动青年人向上流动、干事创业的重要一环,香港社会要借镜胡鸿烈一生奉献教育的精神,积极建设国际教育枢纽,培养充满干劲才华满溢的青年,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各行各业急需人才,然而当时专上教育学位奇缺。身为大律师的胡鸿烈与夫人钟期荣,为了让更多青年升读大专,花尽积蓄创办了树仁书院,胡鸿烈担任校监,钟期荣任校长。在缺乏公帑资助下,营办私立大专甚为艰难,胡鸿烈与夫人钟期荣甚至要在个人开支左支右绌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并一直坚持四年学制。经过35年的奋斗,2006年树仁通过特区政府审批,升格为香港首间私人创办的大学,为树仁以至本港私立大学教育发展揭开新篇章。
胡鸿烈披荆斩棘、为实现“立德树仁”的理想奉献一生,骨子里更有一股中国知识分子的风范,他过去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过:“我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爱国家、爱社会、爱生命。我只要对青年有所交代,对国家有所交代就行了。”胡鸿烈夫妇2007年获颁“感动中国人物”奖项时,受到如此评价:“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悼念胡鸿烈时,亦称赞胡鸿烈培养仁德兼备的学生,其教育理念与热诚惠泽世代学子,实乃教育界的典范。无可否认,育人工作任重道远。向学生灌输知识,只是教晓他们谋生本领,要同时培养学生拥有品德高尚、胸怀大志、迎变求新的内涵,方能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以健康发展、贡献社会。
当前世界环境复杂多变,香港要在由治及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同时也要以坚定信心,破除障碍达成目标。胡鸿烈带领树仁在陡峭的山坡地上建成学习与生活康乐设施兼备的校园,体现了在困难中识变应变求变的智慧;他不遗余力贯彻“敦仁博物”校训培育人才,至今硕果累累,也为学生力争上游、攻坚克难树立了典范。当今香港正向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目标奋进,既要积极充实本地人才库,也要广招各方青年来港就读,建设国际教育枢纽。教育界须传承胡鸿烈倾尽精力创办和营运树仁大学的热诚,秉持育人初心,不懈引导学生德才兼修,自强不息突破挑战,认真干事创业成就梦想,令香港未来人才济济,推动社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