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与教育局正式启动“城中学舍计划”,允许市场以自资或私营模式将商厦改建为学生宿舍。计划直指香港近年因教育产业扩张而暴露的宿位短缺问题,更透过政策松绑与市场机制结合,为商业地产空置率高企的困境提供出路,可谓一箭双雕的产业升级策略。
香港作为亚洲教育重镇,近年吸引内地及海外学生人数激增。特区政府教育局资料显示,过去五年,八所资助大学非本地生逐步上升约20%,至上学年约2.31万人,创历史新高。但配套宿舍不足,迫使部分院校需租用酒店或民居作临时宿舍。若无足够宿位支撑,“留学香港”品牌将因生活成本高昂、居住环境杂乱而削弱吸引力。
“城中学舍计划”的好处,在于将教育需求与地产去库存巧妙结合。根据政策,商厦改建宿舍无需事前规划许可,且保留原有总楼面面积豁免(如停车位、上落客区),发展商可将这些空间改造成健身室、自修室等学生必需设施。这种“存量变增量”的模式,既避免了大规模土地开发的高成本,又快速缩短了供应周期。
从产业链角度看,该计划将触发连锁经济效应。商厦改建需建筑设计、装修工程、智能设备等配套服务,可带动相关行业产值增长;宿舍运营更衍生出物业管理、餐饮服务、文化交流等衍生需求,形成教育服务产业集群。
计划的成功关键在于执行细节。需警惕部分营办商为追求利润缩减公共空间,或将宿位转作短期租赁。政府应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例如要求宿舍收费与市场租金挂钩、设立学生满意度评价体系等,让“留学香港”品牌必将在全球人才争夺战中释放更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