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美国拟征收高额所谓“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按照原定计划将于7月9日届满,进入十天倒计时。但至今谈判进展缓慢,能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寥寥无几。这意味著,大势仍未明,全球经济正面临新一轮不确定性冲击。

自4月9日暂缓令发布以来,美国已与多个国家展开关税谈判,试图通过施压迫使贸易伙伴做出让步。然而,谈判进展参差不齐。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积极寻求豁免或降低关税,而中国则采取强硬立场。
日本作为美国的长期盟友,原本被视为美国最优先达成协议的国家之一,但双边谈判进展缓慢,阻力重重。对日本而言,关税谈判的僵局不仅威胁汽车产业,还可能波及中小型供应链企业,影响就业与经济稳定。在这场贸易博弈中,日本需在保护经济利益与维持美日同盟之间寻求平衡,凸显关税政策的矛盾。
英国作为第一个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协议内容包括美国对英国汽车、钢铝降关税等,但保留对英国的10%“对等关税”。中美则经过瑞士会谈和伦敦经贸磋商机制会议后,达成框架共识,细节仍待公布。
美国总统特朗普27日在白宫记者会回应称,美国已与中国、英国等国完成协议,并透露目前正与其他国家磋商,“我们可能已与四到五个国家达成协议”。这意味著全球约200个国家仍处于谈判僵局。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透露,目前正与18个“优先谈判国”磋商,目标在9月1日前完成10至12项协议。但对于未达成协议的国家,特朗普已表明未来一周左右将直接发函通知适用税率,部分国家可能面临25%至45%的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白宫近期淡化7月9日的“硬期限”,称特朗普可自行决定延长或缩短缓冲期。此举被视为谈判策略,但也增加市场不确定性。特朗普在回应是否会延长“对等关税”的暂缓期时也没给出明确的答案:“我们想怎么做都可以,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
若高关税全面实施,经济学家警告将对美国及全球经济造成多重冲击,而此时美国经济正出现令人忧心的信号。美国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消费者虽对经济短期反弹乐观,但实质支出自5月起下滑,为今年以来首见,反映物价上涨已抑制消费;同时,就业成长趋缓、零售销售萎缩、房价下行压力浮现。
分析指出,美国经济虽仍具韧性,但关税谈判迟滞、政策未明,已使市场不确定性升高,为全球经济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