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香港岭南大学亦加速推动大学教育数码化,紧贴时代步伐,推出“社会数据科学”主修课程,于传统社会科学中融入现代分析技术,打破文理界限。该课程已开启首届招生,其中,经JUPAS申请的学生只需满足DSE成绩要求,无需面试。岭大心理学系副教授李立辉表示,我们期待入读该课程的学生将带来新思维,为传统社会科学问题带来新的解决办法。
“这门主修是让学生以社会科学的角度探讨社会问题,再用数据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希望将新思维带入传统社会科学领域中,用人工智能或数据科学,帮助社会学家看到问题的更多面。”李立辉教授以巴士等车为例,探讨科技如何改变人的行为。“以往人们会提前前往巴士站等车,因为不知道巴士什么时候会抵达。但现在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程式知道巴士什么时候会抵达站台,便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他表示,将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社会科学的交叉点放大研究,就形成了社会数据科学课程。
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在第一学年将修读社会学和数据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数学、统计学和编程等。其中,学生须必修一门生成式人工智能课程,学会利用电脑生成智慧模型,并掌握实施、评判及优化的实用技能。随着课程逐渐深入,学生将接触资料探勘(Data Mining)等高阶计算机课程,学会在海量数据中挖掘有用资讯。
在第四年,学生需完成毕业论文或项目。一般而言,传统社会科学的同学会以论文形式探讨社会问题或提供解决方案,其研究方法较为限制。比如在收集数据时,许多学生只找数十个朋友填写问卷。但对于社会数据科学的学生,教授更希望他们能学以致用,如用数据科学的技巧创造研究工具或平台等,分析社会难题。
社会科学范畴广阔,修读社会数据课程的学生,也可选修经济学系、政府及国际事务学系、心理学系及社会政策系等传统社会科学科目,从单一学科,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授文化背景多元 逾八成学生有海外交流机会
岭大社会科学院的教授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训练。李立辉教授介绍,教授们对数据科学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有的用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数据,有的利用机器学习为不同研究个案分类。作为心理学副教授的他,则对利用科技分析大脑思考时的运算过程感兴趣。“我期待看见教授和同学之间有趣的互动,新思维很可能就因此诞生。”
教学人员的背景多元化,亦反应了大学对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的重视。岭大现时与全球约50个国家、超过270所高校结盟,为超过8成的本科生提供参加国际交流或短期暑期/冬季课程的机会。
小班教学博雅教育JUPAS学生无需面试
岭大大部分课堂都以小班形式授课,师生比率为1:15。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提问,也让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促进师生关系。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正是岭大推崇的博雅教育,即强调师生双向互动教学,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独立研究能,提供宽阔和充实的学习体验。因此,社会数据科学本学年招收8名本地学生,无需面试,但如果是经非大学联招途径报读的学生,则设有面试环节。
李立辉教授透露,该课程已展开外地招生,许多对课程感兴趣的同学有计算机基础,甚至可以自己编写电脑程式。“比起传统的社会科学,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变。学生不仅对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感兴趣,同时对科技也拥有更多了解。”他相信这种改变,将带动整个课程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找到社会科学与科技的交叉点,运用数据分析等科技方法解决社会科学难题。
奖学金方面,如学生DSE最佳五科成绩为22分或以上,则可获得全额学费奖学金或一次性奖学金。如成绩为22分,可获得一笔一次性2万的奖学金;如为23-24分,则可申请一次性的免学费奖学金;如考取25分或以上,学生将根据每学年的学业表现,有机会获得每年的全免学费奖学金。
就业前景
传统社会科学的学生主要投身非牟利机构、商业机构或政府。李立辉教授认为,社会数据科学的学生拥有数据科学背景,具备在企业担任分析师、研究员和数据科学家的能力,因此将拥有更广阔的出路,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
入学要求
DSE基本要求:332A+22
分数加权:英文获2倍加权,数学、数学延伸部分(M1和M2)、资讯及通讯科技获1.5倍加权
计分标准:Best 5
面试与否:不需要(NON-JUPAS报读学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