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就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表示,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支持科技企业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截至今年4月底,中证监已完成242家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备案,其中有83家为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
严伯进强调,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利用境内境外资本市场规范发展,为科技企业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预期的监管环境。
科技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下称:政策措施),令科技金融政策备受各界关注。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表示,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政策文件起草过程中,突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推动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
严伯进表示,近年来,证监会以科创板、创业板一系列改革为契机,破解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内地新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过了四成。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当中,超过九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都形成了上市公司集群,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的代表性“硬科技”企业实现了上市融资。
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为提升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的适配性,多部门建立了债券市场“科技板”,在继续服务好科技型企业的基础上,支持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创债券产品体系。目前市场各方响应积极,多家机构已经注册或者已经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据统计,现已近有100家的机构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已经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下同)。
朱鹤新并指出,中国科技金融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完成,多元金融体系初步形成。截至今年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过3.3万亿元,而且同比增长24%,连续3年的增速都超过了20%;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远超贷款平均增速;银行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的设备更新的贷款余额已达到1.2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投向科创企业领域余额突破1万亿元,在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已超过1900家。逐步畅通了科技、金融、产业的循环,有利于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