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皓康
一、中国香港:稳定币生态建设正式开启
2025年5月21日,香港立法会正式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标志香港成为全球首批完成稳定币立法的地区之一。根据条例,任何在港发行法币挂钩稳定币(如港元、美元)或向港人推广者,必须获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发牌。条例明确稳定币须以现金、短期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1:1完全储备,并执行即时兑付机制、冷钱包保管和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
香港金管局将按“同业同规、同险同治”原则开展审查,并在法案生效后启动发牌流程。邱达根议员指出,香港还考虑将人民币纳入法定稳定币币种,以扩展其跨境功能。在Web 3.0发展战略下,香港有望建设连接港币、人民币和美元三币清结算的链上中心,成为亚洲稳定币“结算枢纽”。对合规加密从业者而言,政策红利窗口已正式开启,生态建设加速,建议尽早规划牌照申请,重构合规框架,尤其是在储备机制、安全存管与赎回安排方面对标金管局标准。
二、美国:稳定币立法框架日渐清晰
2025年3月,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通过《GENIUS稳定币法案》。5月20日,参议院以66票赞成、32票反对通过了关键的议事程序投票,使法案进入全院辩论阶段。法案设立“许可发行人”制度,限定只有获批金融机构才能合法发行支付型稳定币。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证监会(SEC)已明确表态:法币支持、可赎回的稳定币不被视为证券,参与发行或交易无须注册。这为主流稳定币清除了合规障碍,也意味着非许可发行的外国稳定币若不符合法规,或将被禁止在美交易。
GENIUS法案背后是美国希望抢占全球RWA(现实世界资产)链上化的主导权。通过推动美元稳定币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货币”,结合美债做储备,美国稳定币监管体系正为美元稳定币铺设全球流通的合规路径,一旦通过,美国境内合法稳定币业务将进入全面合规审查和许可时代。
三、展望:稳定币合规成趋势,全球金融中心互为镜鉴
随着稳定币被视作链上金融“结算层”,全球主要金融中心正在制度和市场上展开竞合。中国香港强调多币种兼容与区域枢纽定位,美国则以美元资产锚定为核心制定严格联邦法案。结合2024年欧盟出臺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对稳定币发行人提出了详细监管要求,未来全球各地在跨境支付、监管对接等方面探索互认机制,共同构建可信赖的全球稳定币生态。
(作者系华夏基金(香港)数字资产管理主管、家族财富管理主管,亚洲RWA工作组创始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