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凤翔
2025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试图推动美国制造业复苏,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实现出口超越进口。然而,回顾近二百年中美贸易关系的演变,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欺压经历五个阶段,中国已从被动挨打转变为主动反击,在历史进程中实现了强势崛起。如今的中国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今非昔比,美国此番目的难以达成。

第一阶段:二战前,不平等条约的掠夺(1844-1945)
自1844年《望厦条约》签订后的百年间,美国通过《中美和好条约》等九个不平等协议,构建起对华经济侵略体系。美方凭借协定关税权,将中国进口关税压低至5%左右,为其毛皮、棉花、工业制品等商品打开倾销通道;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单方面获取贸易利益;以军舰“巡查贸易”权为名实施军事渗透;利用领事裁判权剥夺中国对在华外国人的司法管辖权。当时,英国倾销鸦片,再加上美国等列强通过不平等贸易,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传统经济体系濒临崩溃。
面对美国的经济侵略,清政府与民国政府因国力虚弱,被迫接受不平等条款,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经济发展陷入停滞。据统计,19世纪末中国工业产值占世界比重不足3%,远低于欧美国家,逐步沦为贫弱国家。
第二阶段:二战后,伪公平协议的陷阱(1945-1949)
1945年联合国成立,本应开启公平的国际秩序。然而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表面赋予双方平等国民待遇、公司待遇等条款。但魔鬼尽在细节中,因为罔顾执行能力的悬殊差别,实际上是单方面为美国商品和资本涌入中国市场打开方便大门。所谓的公平协议不过是虚假包装,美国借此继续从中国市场谋取巨额利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新生政权坚决拒绝承认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旧时代的贸易枷锁,宣告中国摆脱半殖民地经济困境,开启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新篇章。
第三阶段:建国后,冷战禁运妄图封杀(1949-1970s)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对立,联合盟友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封锁,并于1949年主导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于韩战期间严格限制成员国对华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产品,妄图扼杀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直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两国关系少开始走向正常化;此外,美国亦同时采用另一贸易战模式,实施“纺织品配额制”单边措施,限制他国的纺织品出口,对中国香港的限制开始于1959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2005年才结束。
面对封锁,中国凭借自力更生政策与对苏联和东欧的补偿贸易,于1957年成立广州交易会,主动与非西方国家开展贸易,通过出口茶叶、丝绸等传统优势产品,换取国内建设急需的工业设备和技术。在艰难处境中,中国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到197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较1949年增长超20倍,逐步缓解封锁对经济的冲击。
第四阶段:开放改革,不畏低端全面崛起(1970s-2012)
1970年代,美国为了联中抗苏,停止对华禁运。另一方面,亦改变贸易战略,将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大量转移至海外。而金融、法律、咨询等高端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服务业占经济生产总值(GDP)比重从60%提升至70%,美资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成功推动美国GDP快速上升。
随着中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美国亦同时发起频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2001-2012年间,美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超100次,企图阻碍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
中国在70年代末开启“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并与香港构建“前店后厂”模式,大力发展轻工业。中国工人吃苦耐劳,在克服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压力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全面发展。2001年,经历15年艰苦谈判,中国成功加入世贸(WTO),继续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中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站稳脚跟。
第五阶段:十八大,各类战役接踵而至(2012-至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滑,为遏制中国崛起,于2011年推出“重返亚洲”战略,发起多维度博弈。启动“贸易战”,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以“301 调查”为由,对约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科技战”方面,将华为等超千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高端芯片技术供应,(包括无理扣压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汇率战”胁迫,于2019年再次指控和认定为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舆论战”打压,炒作“一带一路财务陷阱”、“新疆强迫劳动”等谣言,拉拢盟友对棉花贸易设置障碍;“金融战”制裁,加强对中企赴美上市的审查。拜登政府则延续对华竞争,联合盟友成立“芯片四方联盟”,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本土半导体产业,试图构建排除中国的技术供应链。(其间还有什么“蓝点网络”、“重建更好世界”等基础建设倡议,但只属“只闻楼梯响”的“雷声大、雨点小”虚假文宣。)
面对压力,中国自2012年“十八大”以来,以“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全球150余国合作,贸易重心逐步转向东盟(2020 年起东盟连续多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依托完整的工业体系(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和科技创新,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 30%,连续 13 年居全球首位。2025 年,中国在新能源、5G、高端装备等领域实现突破,展现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坚实迈进。
总结
回顾这五个跨越近二百年的中美贸易阶段,中国实现了从任人宰割到主动反击的历史性跨越。面对美国长期的贸易欺压,中国以坚定决心、顽强斗志和战略定力,在风雨中锻造出完整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在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更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39 个大类、191 个中类、525 个小类)的“全产业链”国家,这一优势成为抵御外部风险的坚实根基。
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本质是旧时代霸权思维的延续,却难以复制往昔的霸凌逻辑。美国当前面临的供应链断裂、通货膨胀与社会动荡,根本源于其自身经济结构性矛盾,而非所谓“对华贸易逆差”。事实证明,试图以关税壁垒遏制中国发展,不仅无法扭转美国内部危机,反而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多元化重构。
如今,中国凭借完整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国内市场、与全球多数国家深化合作的开放姿态,以及持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构建起应对外部挑战的立体防护网。无论美国政府采取何种无理手段,都无法阻挡中国迈向强国的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