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下滑、关税冲击、转型压力……多家日本车企陷入困境-紫荆网

盈利下滑、关税冲击、转型压力……多家日本车企陷入困境

日期:2025-05-20 来源:香港新闻网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日,多家日本车企披露的财报及市场动态显示,日本车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盈利下滑、关税冲击与新能源转型压力的多重夹击下,陷入“生死局”。

盈利表现分化,多家车企陷入困境

在2024财年(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日本车企财务表现分化加剧。丰田虽以48.03万亿日元营收(同比增长6.5%)和4.77万亿日元净利润(同比微降3.6%)稳坐全球车企利润榜首,但日本本土、中国及北美市场营业利润大幅下滑的隐忧显现,中国市场缩水1148亿日元,北美市场暴跌4205亿日元。

本田的危机更为凸显,21.69万亿日元营收虽同比增长6.2%,但净利润同比骤降24.5%至8358.4亿日元,第四季度单季净利同比暴跌87%。预计新一财年关税将对其营业利润造成6500亿日元打击,尽管努力能抵消约2000亿日元,但压力依然巨大。

日产则以6709亿日元净亏损(同比下滑257.3%)创历史第三大年度亏损。2024财年营业收入降至12.63万亿日元,同比下滑0.4%;营业利润仅为698亿日元,同比下滑88%。在中国区销量从2021年的超113万辆降至约69.7万辆,美国市场也因缺乏混合动力车型和产品线老化表现不佳。去年11月,日产高管透露公司账上现金仅够支撑生产线12个月。

关税冲击加剧,车企进入“生存模式”

美国与英国、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但与日本的关税谈判尚未取得突破,这让日本汽车出口产业雪上加霜。日本首相石破茂当地时间5月19日在国会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就表示,针对与美国政府的关税谈判,日本政府无意于拘泥于期限,而做出任何有损日本国家利益的事情。石破茂还回绝了减税的呼声,表示日本的金融状况比希腊还要糟糕。

据日本《日经亚洲》网站5月19日报道,截至16日,日本几家主要车企的股价都处于“折价交易”状态,市净率普遍较低,显示投资者信心不足。

花旗集团日本地区董事兼股票策略主管阪上亮太预计,25%的汽车关税极可能会继续存在,这将拖累整个日本股市,汽车板块在未来几个月将跑输其他行业和整体市场。全球资产管理公司(GAM)日本股票投资主管竹内克弥对日美汽车关税谈判“几乎不抱希望”。

在刚刚结束的财报季中,日本汽车制造商对截至2026年3月的本财年发布了悲观的业绩指引,或乾脆取消了财年展望。马自达董事长、社长兼CEO毛笼胜弘直言公司已进入“生存模式”,仅4月一个月,美国关税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就在90亿至100亿日元之间。丰田预测本年度净利润将下降35%,本田预计下降幅度更大,为70%。斯巴鲁关税将使其营业利润减少高达3600亿日元,日产则将关闭17家工厂中的7家。

为应对关税风险,斯巴鲁将投资400亿日元扩大在美国的生产,三菱汽车正考虑利用日产旗下的一家美国工厂来生产其汽车,本田汽车计划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生产下一代思域混合动力车。然而,投资者信心依然低迷,汽车行业的盈利疲软可能会蔓延到材料、电子和机械行业。

电动化转型背水一战,成败难料

在过去几年,日本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采取“保守派”策略,坚持多条技术路线并行,但如今深刻感受到新能源市场压力,纷纷投身电动化、智能化新市场。

丰田宣称在2024财年在电池/氢能/软件领域投资了7450亿日元,广汽丰田推出智能电动车铂智3X,一汽丰田将推出纯电轿跑中型SUV bZ5,还与本田等四家日本车企联合宣布未来5年内投资1500亿泰铢用于在泰国生产电动汽车。本田计划到2035年在中国销售的车型纯电动车占比将达到100%,到2030财年前投入约10万亿日元的资源推进电动化转型,东风本田计划到2030年推出10款以上新能源车型,并建成全新的新能源工厂。日产目前在中国市场推出了2款纯电车型,正在加速固态电池研发,但承诺的固态电池技术要到2028年才能量产。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丰田、本田等四家大型车企2025财年合并财报净利润预期合计较上财年大幅减少38.8%,至3.71万亿日元,主要是受到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冲击。在这场电动化生死局中,日本车企能否复制当年“精益生产”的奇迹,在智能化领域实现“后发制人”,2025年的市场表现将给出决定性答案。

反观中国车企,刚刚突破历史性一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史上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10%。这不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标志著中国汽车工业从“追赶者”向“引领者”的实质性跨越。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技术进步正颠覆传统产业格局。汽车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成为集科技与生活方式于一体的重要平台。

从数据上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2.7%。在出口方面,新能源汽车亦是增长主力。前4个月,汽车出口193.7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

不过,如果从大环境看,2025年前4个月“双千万”的突破殊为不易。一方面,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个别国家针对汽车的关税政策给全球汽车市场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汽车出口方面,关税增加将削弱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国内车企间竞争日趋激烈,政府部门系统施策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将有助于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站在历史性突破的节点回望,中国汽车产业取得的成就,是技术进步、政策扶持等多因素共振的结果,既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力量,也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全新范式。

来源:香港新闻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安涛 校对:郭孟琦 监制:张晶晶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