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最美小鸟”的“约会”-紫荆网

我与“中国最美小鸟”的“约会”

日期:2025-05-08 来源:新华社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鸟类是自然界的精灵

也是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指示物种

在“飞羽镜界”,我们希望能用鸟类的精彩瞬间传达飞羽之美,更力求揭示鸟类与人类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增进公众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让我们一起进入

飞羽镜界

每年四五月,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被誉为“中国最美小鸟”的栗喉蜂虎便会飞抵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开启它们一年一度的繁衍生息之旅。这场跨越山海的奔赴,是它们与厦门古老的“约定”,也成全了我与这些色彩斑斓的小精灵一年一度“相聚”。

栗喉蜂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喉部为栗红色而得名“栗喉”,“蜂虎”二字则体现了它善于捕食蜜蜂等昆虫的特性。这种鸟主要生活在东南亚地区,在我国的云南、海南、香港、广东和福建等地也有分布。

2011年,为了保护栗喉蜂虎,厦门在市中心设立了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这里便成为它们可以繁衍生息的温馨家园——这后面,有着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的骑马山片区曾是厦门一些市政建设项目的取土地,小山包挖去了一半后,露出了一块岩壁。不久,一群从东南亚远道而来的栗喉蜂虎“盯”上了这里,在此筑巢安家,并在附近的湿地觅食。2010年前后,厦门观鸟协会的观鸟爱好者在这处筑巢地的周边湿地,拍到了一张栗喉蜂虎集体觅食的照片,照片上五只栗喉蜂虎同框出镜,这张“高颜值”的合影在厦门轰动一时,引发了市民关注。民间开始呼吁,将周边部分区域划为保护区,让远道而来的“客人”能更好地常驻。

2011年,经过专家论证等环节后,厦门正式设立五缘湾栗喉蜂虎市级自然保护区,包含骑马山和通屿湿地两个片区,保护区总面积约40公顷,实行封闭式管理。其中,骑马山是栗喉蜂虎的繁殖地,通屿湿地片区则是觅食地。

2007年,我开始关注这种“中国最美小鸟”以及它们与厦门的故事,也几乎在同时,我开始喜欢上了拍鸟,可以说,栗喉蜂虎带领我进入到了“飞羽”的世界,为我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让我可以进入到一个生机勃勃、绚烂多彩,同时也充满着爱与和谐的世界。于是,随着保护区的设立,我在心中许下了与它们年年“约会”的心愿。

2008年拍摄的栗喉蜂虎。
2020年拍摄的栗喉蜂虎。
2021年拍摄的两只栗喉蜂虎。
2022年,两只栗喉蜂虎停留在枝头。
2023年,两只栗喉蜂虎在树枝上玩耍。
2024年,栗喉蜂虎在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保护区“踩背”繁衍后代。

今年,为赴与栗喉蜂虎的“约会”,我在保护区蹲守了数天,透过600MM长焦镜头看到,数十只栗喉蜂虎已开始在保护区内挖洞筑巢,或在空中盘旋捕食,或停歇枝头梳理羽毛,叽叽喳喳的叫声仿佛在宣告夏天的到来。栗喉蜂虎常常以蜜蜂、黄蜂、蚊蝇、蝶蛾等昆虫为食,它们锁定目标、迅速起飞,在空中飞行捕食的技巧堪称一绝。

在阳光的照耀下,栗喉蜂虎那艳丽的羽毛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黑色的过眼纹如同精心描绘的眼线,凸显出灵动的双眸;翅膀和背部呈绿色,尾翼则为迷人的蓝色。当它们在空中翱翔时,翅膀内侧的橙黄色若隐若现,身姿轻盈而优雅。栗喉蜂虎以这身绚丽的“盛装”赴约,为五缘湾的天空增添了无尽的活力与浪漫。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五缘湾将成为栗喉蜂虎的乐园,它们在这里求偶、筑巢、育雏,续写着生命的故事。五缘湾也因它们的到来,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2017年,厦门市政府还在骑马山片区建立外围保护地带,严禁开设餐饮娱乐、汽车维修、五金加工等可能产生废气、噪音的项目,让这群美丽的精灵拥有更加优美安静的家园。

据统计,自保护区成立以来,栗喉蜂虎数量稳中有升。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间,骑马山片区共监测到3000至4000多只栗喉蜂虎。

栗喉蜂虎通常会在10月份离开厦门,前往东南亚越冬。我与栗喉蜂虎的年度“约会”已近二十年,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礼赞,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这些美丽生灵的保护现状,共同守护它们的未来。

来源:新华社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郭孟琦 校对:刘可熠 监制:姚润泽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