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稿】关税战再起: 全球回响与中国应对-紫荆网

【紫荆专稿】关税战再起: 全球回响与中国应对

日期:2025-04-30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文|上海 沈逸

今年初,特朗普再度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便重启对主要贸易伙伴的高关税措施,引发新一轮“关税战”。4月2日,美国政府以所谓“解放日”为口号,对全球挥舞空前关税大棒,中国首当其冲,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和多边贸易秩序。4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系统阐明中国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则立场和应对举措。对此,有必要对特朗普政府重启关税战的动因及其全球影响进行分析,观察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采取的应对策略。

7671745604554
加拿大财政部4月8日宣布,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措施于美国东部时间9日零时1分生效。图为加美边境地带,一辆满载的汽车运输车开往加拿大(图:新华社)

特朗普政府关税战的政治棋局

特朗普政府执意重启关税战,背后有复杂的政治经济考量。从国内政治来看,“美国优先”理念驱使特朗普迎合部分选民,通过提高关税来宣示保护本土就业和制造业的决心。他在2018年便声称“贸易战是好的,而且容易取胜”,反映其团队笃信强硬贸易手段能够迅速逼使他国让步。这误判了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的现实,将贸易逆差视为美国吃亏的零和思维亦不合实际。面对美债危机,本应通过中美务实合作以系统性化解,但特朗普政府团队却采取激进策略,不仅可能提前引爆危机,而且可能造成对美国全球霸权的严重削弱和打击。

从对外战略来看,关税战也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手段之一。特朗普政府指责中国“盗窃知识产权”和“不公平竞争”,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在结构性经济政策上让步。同时,美国对盟友亦施以关税威胁,企图重塑全球贸易规则,将美国利益凌驾于多边机制之上。通过要挟国际社会接受“美国规则”,美方意在攫取国际经贸秩序的主导权,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关税战中双方都在精心博弈彼此的政治弱点。中国反制措施针对性瞄准美国农产品等在特朗普票仓州影响重大的行业(如大豆、猪肉等),以加深其国内压力。这种“以战促谈”的策略旨在迫使美方尽早回归理性谈判。美方选择在高科技和关键产业领域对华加征关税和实施出口管制,著眼打击中国制造业升级,削弱中国的长远竞争力。由此可见,这场关税战不仅是经贸利益之争,更是大国战略博弈在贸易领域的体现。

总体来看,这届美国政府虽然在政策层面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但是在战略层面,存在显著的认识混乱与失调。面对中国的反制,这届美国政府无法有效回应,且引发美国资本市场信心的系统性耗散乃至诱发资本从美国股市、债市、汇市的恐慌性撤退,很大程度上注定其最终失败。

全球性抵制与多边贸易体系震荡

美国重启关税战和破坏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行为,激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担忧和反对。首先,传统盟友如欧盟、日本等明确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谴责其为公然的保护主义,并表示将考虑采取报复措施。各主要经济体在多个场合共同呼吁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对美国的做法表示遗憾和不满。

其次,多边贸易体系危机空前。美国阻挠 WTO 上诉机构法官遴选,致使 2019 年底以来WTO争端解决机制实际停摆,为应对其造成的规则真空,欧盟、中国等成员 2020 年建立多方临时上诉仲裁机制(MPIA)。同时,中国等主要成员推动 WTO 改革,提出必要的改进建议,强调反对滥用“国家安全例外”等单边措施对多边规则的破坏。可以说,面对美国的冲击,国际社会一方面通过临时举措维护既有规则,另一方面也加快探讨增强全球贸易治理体系韧性的长远之策。

再次,这场关税战对全球宏观经济造成了明显拖累。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打击了企业信心和投资意愿,全球贸易和制造业增长显著放缓。若任由这场关税战蔓延,发展中国家将首当其冲,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大大增加。为此,各国普遍呼吁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分歧,在二十国集团(G20)等场合重申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努力为动荡的国际经贸环境注入稳定因素。

总的来看,美国发动关税战并挑战多边规则的举动正在动摇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使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和对抗性显著上升。这一系列全球反应表明,各国对于美国单边行为的抵制日益增强,同时凸显了加强全球治理、完善国际经贸规则的紧迫性。

关税战下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美国的新一轮关税战对中国经济和战略环境带来了多重挑战。首先,在经贸方面,中美双边贸易与投资受到严重干扰。美国对数千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直接削弱了中国对美出口。同时,中国自美进口也受到抑制,两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衔接被打乱。但这种挑战整体来看,是短期的,是可以克服的,是后果可控的。

其次,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对美贸易受阻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中国出口部门和相关行业的增长与就业。然而,与上世纪30年代各国普遍遭殃不同,当前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相对更强。中国早已著手调整出口市场结构,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仅占出口总额的14.7%,较2018年的19.2%显著下降;同期中国对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份额稳步提升。这表明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和市场多元化,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美国关税壁垒的影响,保持了出口的总体稳定,并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不降反升,有助于缓解美国单边加税带来的冲击。

第三,中美战略博弈加剧了中国的长远挑战。美国的贸易打压往往伴随著技术封锁和金融施压,如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提高中国企业赴美投资门槛等,给中国核心技术和产业安全敲响警钟。中国必须在开放合作与维护经济安全之间做好平衡,既要防止产业链供应链因外部因素遭遇断裂,又要积极突破“卡脖子”瓶颈,以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第四,中国要清晰明确地把握美方发动这场关税战的战略意图。正如4月15日,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上的主旨讲话中所明确指出的,美国“不是要我们的‘税’,而是要我们的‘命’”。无论是对于整个中国,又或是作为中国一部分的香港来说,美国要的是将未来更长时间内创造的财富,全盘收入美国霸权手中,这不是什么“破财消灾”能够简单解决的小问题。对于香港来说,要更加明确的是,在此大国战略博弈的场景中,除了与中央政府保持密切一致,紧密依靠强大祖国提供的实力保护,并没有其他任何可能的选项。尤其危险的是在这场博弈中继续保持亲美、恐美、媚美的错误认知,并继而因为这样错误的认知,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

总体而言,美国关税战给中国带来的冲击是严峻的但也是可控的。中国经济体量大、内需市场广阔、产业体系完整,这些结构优势提供了缓冲空间;而且在上一轮中美经贸摩擦中,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和政策工具。面对当前更严峻的挑战,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外部冲击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并在斗争中孕育出新的发展机遇。

2_31
特朗普政府的行为也引发美国人民的反对。图为美国纽约街头的抗议活动(图:新华社)

中国的多维度应对策略

针对特朗普政府重启关税战及其造成的多边贸易体系动荡,中国采取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应对措施。这些举措既包括坚决的反制行动,也体现出对于对话合作的开放态度,以及对国内改革发展的持续推进。主要策略包括:

团结就是力量,上下同欲者胜。反制美国的关税霸凌,对中国来说,是一场国战。上下同欲者胜,这是最基本、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前提。对于香港同胞来说,必须深刻体会和理解“现在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正昂首阔步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无论是关税战、贸易战还是其他什么战,我们更加没什么好怕的,天塌不下来。如果以为向美国献媚、向美国跪低、向美国求饶,就能够换来和平、换来尊重、换来发展,那是极其幼稚的”的深刻含义,发扬爱国爱港优良传统,丢掉幻想,坚持伟大的斗争,共同夺取必然属于中国的伟大胜利。

坚决捍卫核心利益,对等反制施压。面对美方单边加税,中国果断采取对等加征关税等反制举措,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一态度始终没有改变。今年美方发起新一轮关税攻势后,中方随即公布了反制清单,对若干进口自美国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这些举措瞄准美国的痛点行业且尽量减少对自身的不利影响,从而形成了有效震慑,促使美方认识到施压手段并不能奏效。

坚持对话协商,管控分歧冲突。尽管采取了必要的反制,中国始终保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耐心。中方多次强调“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愿意在平等互尊的前提下同美方重启经贸磋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的同时寻找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为此,中国积极利用多边外交场合表明立场,敦促美方回归理性。通过对话管控分歧、为谈判留出空间,是中国在关税战中避免局势失控的重要战略。

巩固多边合作,推动国际治理改革。中国深知中美贸易冲突已超出双边范畴,唯有联手国际社会才能共同抵御保护主义逆流。为此,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并引领多边经贸合作,维护和改革国际贸易治理体系机制,如上文提到的坚决维护WTO的权威和有效运转,加快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带一路”倡议等。必要时,中国也考虑加入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安排,以实际行动表明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脱钩的决心:近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启动对越南等周边国家的访问,并达成多项双边务实合作协议,展现中国从周边入手,从全球著眼,系统性对冲美国关税霸凌的精准施策。这些举措弱化了美国关税壁垒对中国的影响,彰显出中国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推动国际经贸秩序朝公平方向发展的大国担当。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内生发展动力。面对外部冲击,中国著力保持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韧性。一方面,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政策,以稳定国内外企业的信心。事实证明,外国企业并未因美方施压而大规模撤离,中国供应链的可靠性在疫情和贸易摩擦中经受了考验。另一方面,中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零部件国产化,减少对美方单一供应的依赖。在半导体、航空航天、通信设备等领域,中国正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布局,努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以应对外部“卡脖子”风险。同时,中国积极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降低对美出口波动的敏感度。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的,中国愿同各国一道,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国将供应链视作全球公共产品,坚持通过国际合作保障其安全畅通,而拒绝以邻为壑的脱钩分裂行径。相比2018年,中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的系统性回应策略,明显更具效果,对于中美围绕经贸问题展开的博弈,表现出了强大的驾驭和掌控能力。

开放型大国的历史担当

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重启关税战、破坏国际贸易规则的行为,给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也为国际关系增添了新的紧张因素。在这场关乎全球经济前景的严峻考验中,中国以冷静和坚定的姿态应对挑战:一方面坚决维护自身发展利益,另一方面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团结国际社会共同反制贸易保护主义。历史和现实表明,以牙还牙的关税大战没有赢家,唯有通过对话合作完善规则,才能从根本上化解贸易纠纷。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以自身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正能量。中国也将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使之更加公正包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面对单边主义逆流,中国坚持的开放合作之路代表了国际社会进步的方向。可以预见,尽管中美经贸摩擦可能还会反复,但中国完全有信心在协调应对中化解冲击,并将压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为中国以及国际社会找到一条能够有效抵消美国霸权威胁的全新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也将为塑造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5月号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梅肯 校对:李天源 监制:张晶晶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