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中国教育交流(香港)中心主办;香港紫荆书院、紫荆杂志社、知识杂志协办;知识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承办的海南研学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围绕国家的海洋科学事业、历史文化以及航天科技等主题展开,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为香港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国家发展成就的平台,同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方向。

第一天上午,研学团在中国南海研究院举行了开营仪式,并邀请中国南海研究所知名学者、教授现场分享授课,通过记录短片深入理解南海维权史的缩影,与学者教授交流互动。参观学习中国南海研究院南海档案文献库、数字南海展厅。

中国南海研究院为国家级特色智库,聚焦南海史地、海洋法、 国际关系、资源开发等研究领域,下设5个研究机构及北京分院, 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其致力于维护中国南海主权、推动区域海洋治理与国际合作,参与创建“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等国际平台。参观中国南海研究院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学术与现实的深度对话。它让学生跳出课本,站在国家与全球的视野重新认识海洋,同时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连结。这种体验或许会成为学生关注海洋强国策略、投入相关事业的起点。

下午,研学团参观海南非遗老街骑大楼老街和海南博物馆。海南骑楼老街坐落于海口市龙华区中山路与得胜沙路一带, 始建于19世纪末,1920年代南洋华侨返乡大规模兴建,现存骑楼近600栋,总长4.4公里,核心保护区面积达121.3公顷,为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逾坊建商区家,可体验琼剧展览、椰雕制作、黎锦纺织等活态文化。本研学聚焦于“南洋华侨史”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透过骑楼建筑结构解析、商号账本解读、传统糕饼手工艺等实践,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溯源华侨闯海精神与东南亚文化交融,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跨时空的商埠文化课。

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唯一的综合类现代化博物馆,本研学依托“华光礁I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近万件瓷器,重点展示了与南海历史、海上丝绸之路、地缘政治和海洋生物矿产资源等方面有关的文物和标本。

第二天上午,研学团来到育种研发中心。育种研发中心是全国首个聚焦热带农业与种业创新的国家级科研基地,中心保存全球20万份种质资源,涵盖水稻、玉米等主粮及热带特色作物,通过智能温室模拟、表型组学分析、3D育种建模等前沿技术,系统展示粮食及新品种创新到分子设计链条的农业科技品种,年均达新品种新品种,新育种率新品种。

参观完育种研发中心,研学团来到文昌航空超算中心和NFT数字艺术博物馆。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是中国首个深度融合航天技术与超级计算的国家级科技枢纽,中心内设亚太最大规模算力集群,部署量子计算模块、航天大数据云平台等设施,通过全息沙盘、数字孪生等交互技术,动态模拟火箭发射、卫星组网等场景,实时解析航天器轨道数据与深空探测资讯,系统展现从运载火箭研发到太空站运维的航天全产业链条,成为中国航天科技与数位创新的战略高地。


文昌NFT数字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首个以航天主题与数字艺术深度融合的前沿文化地标,馆内藏有超10万件NFT作品,涵盖航空航天主题与数字艺术深度融合的前沿文化地标,馆内藏有超10万件NFT作品,涵盖航天史诗、科幻创作、本土非遗数字化等主题,透过AI生成艺术舱、沉浸式虚拟星域、区块链交易视觉化墙面等展陈技术,呈现从数位艺术到太空系统呈现从数位的跨创文化。

下午,研学团参观了椰子大观园。椰子大观园是中国首个以椰子文化为核心、全景展现热带棕榈科植物生态的国家级主题园区,坐落于海南文昌椰林滨海带,毗邻东郊椰林百年椰田椰子物种,呼应千年椰岛农耕文明与现代产业创新。园内汇聚全球200余种椰子品种及衍生文物,涵盖古椰船、椰雕非遗、航太椰种等特色展品,成为热带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的标竿地标。

第三天,研学团参观了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这是中国唯一以热带海岛火山地质遗迹为核心的世界级地质公园,坐落于海南海口石山镇,毗邻第四纪雷琼火山群核心区。象征地球演化的磅礴史诗,马鞍岭火山口与火山古村落群构成“自然+人文”共生载体。


海南研学之旅就此结束,每天都在刷新同学们的认知。超算中心让同学们触摸到航天的“数位心脏”,NFT博物馆用程式码重新定义艺术,育种实验室里藏著粮食安全的答案,而椰子大观园则是自然馈赠的生态教科书。这趟旅程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技与自然从来不是对立面,它们的交融,正悄悄塑造著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