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当地时间4月15日在其官网发布声明,宣称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最高达245%的关税,引发全球关注。这一数字背后意义为何,美国有何动机?

白宫声明援引232条款,称“中国输美商品现面临最高达245%的关税”。然而,中国专家与贸易从业人士都认为,这并非全新关税,而是既有税率的累计表述。据媒体援引一位经贸法律人士指出,白宫文件中“up to”的措辞意指“最高可达”,而非新增关税。若真为新政,美国需发布正式行政令,并在联邦公报明确生效日期等细节,而非仅以“事实清单”形式公布。
报道也援引在美国从事物流运输的一名资深人士进一步解释,245%关税针对特定商品,如注射器,而非适用所有中国商品。他强调,若全面加征至245%,白宫表述会更明确,且需指明生效日期。有分析认为,这更像是既有政策的宣传。
查询中国商务部与财政部网站,美国4月10日宣布对华“对等关税”增至125%,12日豁免电脑、智能手机等部分商品后,无进一步更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16日回答记者提问时,只称“具体税率的数字可以问美方”。
综合专家及媒体分析,245%更像是既有税率的总和,而非全新加征。以电动车为例,拜登政府2024年对中国电动车等商品加征100%关税,叠加特朗普今年2月至4月的多轮加征及基础关税,累计税率跟245%相近。也有媒体列出注射器和针头的关税计算(0%基础税率+100%的2025年前保护关税+20%芬太尼关税+125%“对等关税”),总和就是245%总关税。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白宫选择声明而非行政令,反映其策略意图。首先,声明形式灵活,无需正式立法程序,允许美国在谈判中保留余地。其次,若245%为累计税率,无需新行政令,重申既有政策即可强化对华压力。此外,白宫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敦促“中国主动谈判”,显示声明是外交施压的一部分。
对比之下,特朗普4月2日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全球加征关税,此后的关税调整多通过行政令或备忘录(如4月12日豁免清单)。4月15日的声明则更像政策宣传,旨在凸显美国强硬立场,加强对中国施压。
此前,中方宣布对所有美国输华商品加征125%关税作为反制时,明确表示美方对华轮番加征畸高关税已经沦为数字游戏,在经济上已无实际意义。如果美方继续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专家指出,只要关税加到60%至70%,跟加到500%其实没区别,意味著贸易脱钩,没法做生意。
分析认为,美方强调“球在中国手中”,通过白宫声明放大对华压力,其背后目的显然是试图迫使中国妥协。面对美国霸凌关税,中方态度始终如一:谈,大门敞开;打,将奉陪到底。若美国想用高压手段迫使中国屈服,这个算盘恐是打错了。反而在关税上继续玩“数字游戏”,更曝露出美国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