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太量
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本质上采用了一个不合理的公式,这一公式简单的将贸易逆差和贸易壁垒混为一谈,公式的核心是假设如果一个国家对美有贸易顺差,那么就理应承担更高的美方关税,而完全忽略了如比较优势产业和汇率等各种结构性因素的差异,其背后简单的双边贸易视角亦忽略了国际贸易中多边网络中真实的关税水平。美国此举实际上是一种歧视性的做法,试图根据关税政策区分国家,并根据各国的顺从与否来设定关税。例如越南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美国可能通过对等关税控制其贸易流量,迫使其在政治或经济议题上作出让步。“对等关税”政策不仅给国家划分阵营,也反映了美国的战略目标,即通过贸易杠杆影响其他国家的政治立场,服务于后续对中国等主要竞争对手的挤压。
美国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将对其自身经济产生多重影响。首先,高关税导致外国商品价格提高,势必造成美国国内消费萎缩,加剧经济衰退;其次,其他国家从出口中获得的贸易所得下降可能会反过来限制其进口能力,进而对美国自身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危及生产者群体的收入;此外,过高的关税将催生对欧洲奢侈品等商品的走私问题,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同时,美国这一举措也会导致世界各国对其失去信心。“对等关税”政策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股市也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2025年4月7日,香港股市下跌10.7%,台湾股市下跌9.6%,日本和中国内地股市分别下跌6.1%和6.5%,反映出投资者对美国政策的普遍不认同及市场的不安。此外,由于担心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德国正考虑将存放在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约1,200吨黄金储备提回国内,而这些黄金储备原本是用以确保德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获得美元流动性的。
面对全球的不满,美国可能会考虑采取新的对策,如成立新的贸易合作组织,鼓励其他国家加入以降低关税。美国的根本目标似乎是通过施压中国及其他国家,改变全球贸易格局,以维护其经济利益。
在此背景下,中国对美国“对等关税”的态度至关重要。若中国顺从美国的政策,可能会削弱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反之,若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不仅能够捍卫国家利益,还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支持和信心,特别是在对抗美国的压力方面。目前,中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对美出口下降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颠覆性影响。凭藉与新兴市场如“一带一路”和东盟的合作,中国的出口长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此外,作为美国大豆的重要进口国,大豆价格的上升将推高中国的猪肉等食品价格,可能扭转当前的通缩局面。财政政策方面,加征关税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经济压力,为国家的财政灵活性提供助益。
尽管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后许多人担心中国的出口会受到严重影响,但事实证明中国的出口在随后的几年里依然保持了增长。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8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呈现增长趋势,在2024年达到约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9%。这表明中国具有较强的经济韧性,能够在面对外部压力时调整策略,维持出口增长。
作为自由贸易港,香港在面对“对等关税”时的反应相对温和。由于美国加征收的关税使得美国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昂贵,香港反而会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购物目的地。例如,奢侈品、高科技电子产品等美国商品的价格上涨,将导致更多的游客前往香港购买这类商品,因此可能会使香港的旅游业从中受益。同时,香港一贯扮演著全球中转贸易和再出口的重要角色,尽管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对香港的贸易伙伴产生影响,但香港可以继续通过其自由港的优势,吸引大量国际商品的转运和分销。例如,来自美国的高科技产品或奢侈品可能通过香港再出口到其他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和中国内地,可能会进一步促进香港的物流和贸易收入。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德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 新亚书院副院长,文章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