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华:从“甲亢哥”访华看文体旅工作的国际传播突围-紫荆网

徐浩华:从“甲亢哥”访华看文体旅工作的国际传播突围

日期:2025-04-05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徐浩华

近日人称“甲亢哥”的美国顶流网红 IShowSpeed到访中国多个城市引发全球关注。这位以夸张风格著称的20岁主播,通过6小时直播向世界展现了上海外滩的现代、北京故宫的底蕴、少林功夫的刚劲与川剧变脸的神奇。外国网友惊叹“中国已活在2050年”的直观感受,恰恰击穿了西方媒体长期构筑的三大认知陷阱:“阴间滤镜”下的落后叙事、“人权教师爷”的道德绑架以及“新冷战”框架的意识形态围堵。

这场民间自发的文化传播揭示了一个重要规律:当西方媒体刻意降低画面饱和度营造灰暗街景,当《华尔街日报》持续翻炒所谓人权议题时,真实场景的穿透力远胜千言万语。直播中满格的高铁5G信号、市民的街头热舞、移动支付的便捷体验,让“中国威胁论”在外国网友“6小时打破数十年谎言”的评论中不攻自破。中国驻美使馆的官方点赞与外交部"剪不断的民间交流"论断,印证了数字时代国际传播的范式转变。

2024年美国政府投入16亿美元的反华叙事经费,其影响力却被单场直播碾压。这暴露出西方认知战的根本缺陷,精心编排的“价值联盟”敌不过少林武僧的真实棍棒,系统炮制的“新疆谎言”抵不过成都街头的采耳体验。正如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增强文明传播力”,当故宫雪景与赛博朋克在短视频交融,当针灸体验与5G测速形成认知对冲,文化符号的共情力正重构国际舆论场。

深层博弈在于文明话语权的争夺。从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到网红直播的数字叙事,历史证明文化穿透力能瓦解任何认知高墙。当前西方将舆论武器化的困境恰在于:晶片封锁反衬中国智造实力,“去风险”叙事遭遇免签朋友圈扩大。这种悖论映射出西方对中华文明复兴的焦虑,当年轻世代用脚步丈量真实中国时,意识形态筑墙终将沦为时代注脚。

文旅产业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双重价值,既是经济的增长极,更是文明传播载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支付便利化、签证放宽等政策,本质上是在搭建文化对话的“超级介面”。当更多外国博主体验中国高铁的时速、移动支付的便捷,西方媒体精心编织的“资讯茧房”将自然消解。这种传播逻辑的颠覆性在于:政治话语的对抗性被文化体验的共鸣性解构,官方声明的严肃性被民间互动的趣味性转化。

站在文明对话的维度,“甲亢哥”现象仅是开端。随著“故宫跑”遇上“汉服热”,少林武学碰撞街舞文化,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张力恰是传播的最佳触点。要突破地缘政治围堵,不仅需要坚守文化立场,更要深谙新世代的传播语法。让三星堆金面具在VR中复活,使敦煌壁画借直播焕新,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文明演进的故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的眼睛,看见真实的中国。如此,方能在百年变局中,让东方文明的澎湃潮音真正响彻寰宇。

(作者系香港国际音乐节主任,时事评论员,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孙艺宁 校对:周默 监制:姚润泽
陈茂波:美滥施关税扰乱全球秩序 香港需在变局中促高质量发展
五角大楼查信息外泄 防长四名亲信被解职
商务部回应美国以关税手段胁迫其他国家限制对华经贸合作
李家超晤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