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接受专访指出,国际投资者对香港态度转向积极,并引述部分基金经理观点称,此前因担忧地缘政治而低配香港及内地市场,现在则担心“错过机会”,正在急于补仓。
外资持续加码香港与内地,揭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国际资本对“投资中国”确定性的认同,以实际行动彰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随着国家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向外资企业发出在华共同发展、共享红利的邀约,具备“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优势的香港,自然可以成为国家与世界共享机遇、共迎未来的重要桥梁。更好发挥“内联外通”的作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推动全球资本与中国机遇的精准对接,香港市场在其中势必得益,为拼经济、谋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外资“从低配到急补仓”现象,实质上是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韧性与政策红利的再认识过程。今年以来,内地继续以实际行动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包括进一步推动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发布《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前不久在全国两会上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相关措施精准发力,一系列开放政策红利集中释放,回应外资外商在华投资展业的各方面诉求,显著改善了市场预期。加上中国科技创新引领与庞大内需市场的蓝海,进一步强化国际资本对拓展内地市场的兴趣。
在美国抱持单边主义的当下,中国开放的诚意、稳定的营商环境和确定性机遇,换来了国际资本“做多中国”的信心。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外国投资者积极布局中国资产,内地股票债券吸纳外资净流入总和超100亿美元,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当月整体遭遇明显资金外流的情况下,内地市场吸纳了2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此外,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内地电子商务服务业、生物药品制造业、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3.5%、22.9%和40.7%。数字的背后是外资外企对“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的共识。
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就是利多香港。国家越是开放,促进国际间互联互通越是重要,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作用越为彰显。一方面,香港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与内地资本市场深度互联互通,为全球投资者提供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便捷通道;另方面,本港普通法体系、资金自由流动、国际化营商环境,将承担起国际资本布局内地资产的枢纽功能。而香港的资本、国际化资源与内地庞大应用场景结合,亦能催生更多新的投资主题,这种“国家所需+香港赋能”的模式,为全球资本提供了兼具价值创造与稳健回报的投资标的。近期港股交易量回升、外资机构在港业务扩大、家族办公室数量显著增加,标志着国际资本正加速回流香港市场。将“中国故事”通过香港的专业化平台,更好转化为全球资本的可投资叙事,香港必将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