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李大光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2025年国防预算正式敲定:1.7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458亿美元),同比增长7.2%。这一数字虽然创下历史新高,但占GDP比重仍低于1.3%,远低于美国的3.5%和俄罗斯的6.3%。横向对比来看,中国的军费开支依然处于“精打细算”的状态,体现了防御性国防政策的核心定位。然而,这一预算的公布引发了某些国家的非议,尤其是美俄两国近期提出的“共同削减军费”提议,更是让中国的国防预算成为焦点。
中国军费开支规模远低于美国
先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美军军费从2017财年的5,827亿美元,飙升至2024财年的8,860亿美元,约占GDP的4.4%、全球军费总额的40%,比其他九个主要军事大国军费开支的总和还要多。这不仅足够买下整个特斯拉公司,还能余出860亿美元。美国2025财年军费预算继续增长,飙升至8,950亿美元,占GDP的3.5%。花了这么多钱,美军的装备却没得到顺利更新。F-35战斗机新批次只能用来训练,福特级航母、星座级护卫舰、F-15EX战斗机的制造困难重重,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升级也很艰难,这些情况表明美国军费是大量用于对外扩张和维护其霸权用途上了。
其他军事大国的军费开支增长也很快。德国2024财年国防预算为734.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近30%,占GDP比重达到2%;法国2024财年国防预算为4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占GDP比重为1.7%;俄罗斯2024财年国防预算增至约1,2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占GDP比重为6%;日本2024财年防卫预算为5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

今年3月5日,中国公布新一年国防预算为17,846.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这是中国国防预算连续第十年保持个位数增长,也是连续第三年增幅稳定在7.2%。与上述国家相比看出,中国的军费开支规模远低于美国,仅相当于其20%左右,在军费增长速度上中国也是最慢的。所以说,中国的军费开支从来都是“精打细算”的,总量并不多,这是维护这么一个庞大国家必须付出的成本。
中国军费开支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今年3月7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讲话时指出,要坚持勤俭建军,科学配置国防资源投向投量,提高经费使用精准度和效费比。
中国一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军费开支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2025年国防预算的7.2%增长,主要用于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及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中国奉行和平发展道路,军费增长并非要进行军备竞赛,而是填补长期累积下来的短板,以满足国家安全需求,并经历多次主动裁军。例如,1980年裁减至530万人;1982年裁减至430万人;1985年再裁100多万,至323.5万人;1997年缩减至250万人;2003年裁减至230万人;2015年降至200万人。然而,近年来南海、台海周边局势日趋复杂,中国需要维护海上权益,一定量的军费开支是强大的军力的基础。
中国军费在GDP占比上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多年维持在1.5%以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美国等军事大国相比,中国的国防支出无论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国民人均国防费、军人人均国防费等,一直都是比较低的。如果从军费在GDP中的占比来看,中国即使军费增长,在GDP中的占比也不过是在1.5%以内。近年来,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更好履行大国国际责任义务,中国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总体保持国防支出合理稳定增长,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中国国防预算
反映全球对中国的安全期待
军费的使用还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最具挑战性的战略对手。因此,美国在国防预算中,太空、网络、人工智能等被认为是应对中国威胁的重要领域。美国的军费不仅仅是在打造武器,而是在为一场看不见硝烟,涉及技术、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的战争做准备。
从用途上来看,美国军费开支很大一部分用于军事干预,而不是国土防御,很大程度上是穷兵黩武和维持军事霸权的需要导致了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例如,美国2024财年8,860亿美元国防预算中,有3,150亿美元进了五大军火承包商的口袋——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雷神、通用动力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它们几乎是每一场美国军事行动背后的大赢家。此外,还有1,450亿美元用于AI、网络和关键技术的开发,比上年增加了10%。美国正试图通过尖端技术,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差距。
和平是需要实力来守护的。一个拥有强大国防的中国,才能更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更好履行大国国际责任和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防预算的规模和增速呈现出两方面显著特征。一方面,是军费开支的合理性。纵向看,中国军费支出占GDP比重长期低于1.5%,远低于全球平均的1.94%,即便在连续十年增长后,中国军费总量仍仅为美国的约20%。横向对比,日本防卫费也创下歴史新高,人均支出是中国的2倍。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数据显示,全球军费平均增速为7.4%,中国7.2%的增幅仍低于这一数字。这些事实表明,中国的军费增长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适度调整。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国防开支的用途透明且务实。从报告中不难看出,中国军费主要用于官兵待遇改善、装备现代化及日常训练,而非扩张军事霸权。此外,中国通过参与联合国维和、亚丁湾护航、医疗船人道救援等方式承担国际责任。可以说,军费增长亦反映了全球对中国的安全期待。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愿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对于中国来说,保持合理、透明的军费开支,同时坚定不卷入任何不必要的军备竞赛,是一直以来的立场。中国在这方面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国防支出旨在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也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部分。近年来,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中国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总体保持国防支出合理稳定增长,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2025年是中国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完成这一硬任务,需要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聚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推动军队建设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秉持自卫防御战略,不搞军备竞赛,通过提升军事现代化水平来保证国家安全的硬实力。东风系列导弹、歼-20战机,这些装备都是为了应对外部威胁,而不是为了炫耀武力。中国每年新增的军费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统筹加强传统作战力量建设,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二是推进侦察预警、联合打击、战场支撑、综合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攻坚收官;三是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推动军队院校内涵式发展,建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四是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完善军事人力资源等领域配套政策制度,改善部队练兵备战和工作生活保障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政府按照国防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每年的国防支出预算都纳入政府预算草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依法管理和使用,并对外公布国防支出预算总额。中方积极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预算规模、结构、基本用途等都公开透明。
中国不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
就在中国公布2025年国防预算的同时,特朗普提出让美俄削减50%军费,普京表示可以对此进行讨论,并称中国如果愿意也可加入。面对美俄的提议,中国明确表示,军费开支的调整必须基于国家安全需求,而非外部压力。乍一看美俄的提议似乎是一项维护世界和平的倡议,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美俄削减军费的真正意图,恐怕并不那么简单。
首先,美俄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而有些不堪重负。2021至2025年,美国国防预算开支持续刷新纪录;俄罗斯也因军事冲突导致军费大涨。两国的高额军费开支已经对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压力越来越大。
其次,美俄企图通过军费开支限制中国军力发展。中国2025年国防预算仅占GDP不到1.3%,远低于美俄两国。如果按照美俄的提议削减50%军费,中国的军费占比将进一步降低至0.65%以下,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国防需求。美俄提议的背后,可能是希望通过限制中国的军费开支,遏制中国军力发展。
再次,美俄通过削减50%军费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美国希望通过这一提议,拉拢俄罗斯共同制衡中国;而俄罗斯则希望通过与美国的合作,换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经济利益。
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捍卫。中国显然不会轻易接受这种“不平等”的提议。对于削减军费这一话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始终坚持自卫防御战略,坚持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不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始终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2025年国防预算的公布,不仅是一次财政安排,更是国际秩序重塑的一个缩影。美俄提议削减军费,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和平,实则是为了在经济和地缘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动。然而,中国显然不会在国防建设上妥协。中国军费增长是必要且合理的,我们既不会盲目加入军备竞赛,也不会轻易接受无条件裁军,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作者系知名军事专家、国防大学原教授,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