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论坛】徐菁:香港文创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紫荆网

【紫荆论坛】徐菁:香港文创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日期:2025-03-27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徐菁 | 思路研究会副研究员

 

文化创意产业(以下简称「文创产业」)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诞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融合了文化、艺术、科技等多领域元素,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在引领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文创产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更是提升社会整体质素和市民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在国际艺术和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打造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文化是「有创意」且值得推动的产业,文创产业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等特点,使其在发展中呈现出规模增速快、占GDP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比如,英国是第一个推动文创产业的国家,2022年文创产业为英国经济贡献了超过1,250亿英镑的增加值,占GDP的6%,雇佣了240万人,贡献了英国出口总额的14%。 美国艺术和文化产业在2022年创下历史新高,为经济贡献了GDP的4.3%,为520万人提供了就业,文化贸易顺差从2021年的155亿美元增加至210亿美元。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20年全球文创产业占全球GDP的3.1%,并提供了全球6.2%的就业机会,创造了近5,000万个工作岗位。文创产业为经济和社会创造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并持续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文创产业也是香港迈向高增值和多元化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动力。根据政府最新统计数字,2023年香港文创产业的增加值约1,356亿港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7%,相较于2017年的1,232亿港元,增长了10%,相关就业人数达226,220人次,占香港总就业人数的6.1%。

发展文创产业不仅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还有助于构建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市民的文化自信,增强市民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是提升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香港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又兼容其他文化,表现出东西方融汇、古今交融等丰富多彩的国际文化特色,使得香港发展文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且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的潜力巨大。

特区政府日前推出的《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为香港未来的文创产业发展订下清晰愿景、原则和发展方向,利于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地位。对于这个目标,政府还需著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积极引导并扩展市场,透过市场力量加快文化和创意产业化,一方面大力发展文化消费市场,激发文化消费潜力,增强文创产业更大的发展动能;另一方面激发文化企业的创造活力,著力培养香港大中小型文化企业,激励它们加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力度,积极引导优秀的文化产品产出,促进文化消费的同时,形成消费和生产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
 

著力激活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消费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于繁荣文化市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要也至关重要。文化消费内涵在于精神文化享受,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培育兴趣爱好、塑造个性气质、充实文化生活的消费精神产品及服务的行为。文化消费包罗万象,不但包含了对艺术品、娱乐与教育的消费,还包含了旅游、健身、参加和观看体育赛事等文体休闲活动;对新闻、资讯、广告等文化资讯传播的选择性接受;以及主题派对、原创节日、团体聚会等社交活动;甚至包括美食、养生等文化项目。可以说,文化消费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香港作为享誉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消费者在港开支在服务方面较在货品方面要多。文化消费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服务型需求。同时,以数字化、融合化、体验式为特征的文化消费成为消费领域的热点和亮点。不仅直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例如电影、音乐、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吸引大量观众,进而促进旅游、餐饮、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规模的大小直接决定社会再生产规模的大小。文化消费若与多元化市场相结合,必然挖掘出巨大的消费潜力。香港要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的种类和层次,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从单向的投资驱动模式转变为消费与投资共同主导的双向驱动模式。

保障消费者权益亦是促进文化消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务必持续完善消费权益的投诉处理机制,让消费者在遇到纠纷时能及时获得帮助。同时,亦要加强对企业的信用监管,提升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有效促进消费增长。
 

积极培育香港大型文化企业

 

提高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是扩大文化消费以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香港无论是影视作品、流行歌曲、广播电台均发展蓬勃,是香港流行音乐和影视作品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文创产业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和不小的份额。在其他东南亚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对本国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韩国在「文化立国」战略下,积极推动影视和音乐产业的发展,使其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日本的文化产业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高品质的产品在全球享有盛誉。

同样,特区政府推出两个政府专项基金,采用业界主导的方式(即由业界倡议和推行合适项目)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特区政府(将)于2024、2025年度分别向「电影发展基金」及「创意智优计划」注资约14亿港元及29亿港元,支持电影、艺术、设计等不同范畴的项目。截至2024年底,「创意智优计划」共批出1,102个资助项目,多涉及人才培养、海外推广、展会举办、演出汇报等。

要实现高品质文化产品产出的目标,需要激励文化内容创作与创新。例如,政府可考虑在专项基金中细化设立「最佳创意奖」或「年度文化贡献奖」,以激励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要实现高品质文化产品产出的目标,还需要著重支援发展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项目,不仅能够展示中华文化及香港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要成为其他文化企业的榜样,激励更多文化创作者和投资者参与其中。要繁荣文化消费市场,在促进香港文化消费的同时,还需积极扩大海外市场。如此,不仅可以扩大香港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全球影响力,还可以促进香港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进程。

全球最大的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全球95%的媒体娱乐市场;而在新闻传播、音乐领域亦呈现相同情况。在全球激烈的竞争局面之下,只有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的大型企业才能具备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可带动周边的中小企产生协同效应。日本的大型文化集团,就是通过企业在资金、技术、经营组织等方面的资源组合集中来进行产业结构上的调整,形成传媒业、娱乐业、电信业、电脑业、出版业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几家大型、超大型的跨行业、跨国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例如索尼和日本广播公司。

然而,香港现时大型文化企业很少,多为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需要承受很大压力,而且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品牌影响力,难以突破全球激烈的文化贸易竞争,必须依赖大型文化企业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这也说明,透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组成领先的文化产业龙头,积极扩大海外市场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势所趋。

因此,政府未来一方面要鼓励本土大型文化企业透过资源整合、重组并购等方式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以及鼓励现有的大型文化企业与中小企开展合作,由大型文化企业牵头,带领具特色的中小型文化企业「拼船出海」;另一方面也要支持中小型企业在个性化、多样性、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形成比较优势。同时,通过实施文化产品研发税前抵扣制度,适当降低文化企业研发的风险,激励文化企业加大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力度,激发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产出。

以文化为重要支点,驱动香港经济及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不仅能够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还能提升香港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透过持续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香港必将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城市,让每位市民都能享受到文化繁荣所带来的幸福与自信。

 

原文注释省略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5年1-3月号

紫荆论坛1-3月78封面Final_OL 2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蓝皓源 校对:杨晨 监制:张晶晶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