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台长汇报天文台最新服务及全年天气展望

天文台台长汇报天文台最新服务及全年天气展望

日期:2025-03-20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香港天文台(天文台)台长陈栢纬博士三月十八日主持新闻简报会,回顾二零二四年的天气状况,并阐述对今年本港天气的展望以及天文台的最新服务。

陈栢纬博士指出,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评估,二零二四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1],而过去十年(2015-2024年)亦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本港方面, 由于全年共11个月较正常温暖,当中4月及10月更出现破纪录的月平均气温,二零二四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全年平均气温达24.8度,较一九九一至二零二零年正常值高1.3度,而全年平均最低气温22.8度及平均最高气温27.3度分别为有记录以来最高及第二高。

展望二零二五年,预计本港今年有机会于6月或之前踏入风季,10月或之后风季结束。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内的热带气旋数目为正常至偏多,约5至8个。随着气候持续暖化,天文台预计本港今年全年平均气温会较正常高。本港全年雨量接近正常,介乎2100至2700毫米,尽管如此,本港仍有机会受暴雨和局部地区大雨影响,市民应为风雨季作好准备。

陈栢纬博士表示天文台今年会继续加强各项服务。随着雨季来临,天文台将加强天文台网页及「我的天文台」流动应用程式上的雷达及卫星图像服务。128及256公里范围的雷达图像更新频率会由现时每12分钟加密至每6分钟一次;而64公里范围除现时离海平面3公里高的降雨率图像外,会增设2公里高的图像,让市民更好掌握大气低层的降雨情况。另外,覆盖亚洲西部的风云-4B卫星图像更新频率会由现时每小时加密至每15分钟一次;同时会增设「全日可见光」卫星图像及韩国GK-2B卫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图像,以加强监测华南及南海北部的天气和能见度。

为了加强天气信息发放,让市民为天气变化早作准备,天文台今年会新增以图像形式显示本港各区雨量资讯,及试行预报员透过短片亲自讲解未来的天气变化。图像形式的各区雨量资讯会在未来一两个月在「我的天文台」流动应用程式及网站推出,而预报员讲解未来天气变化的短片会在今年下半年于部分「天气随笔」文章内提供。

此外,「我的天文台」流动应用程式去年年底亦已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天气资讯,方便穿梭该区的市民获取最新官方天气资讯,而「度天队长」聊天机械人亦在「我的天文台」上支援语音功能,市民可更新至最新版本使用新功能。

因应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天文台于去年在「地球天气」网页加入两个人工智能模式的预报产品,并提供高空预报图。天文台今年会继续加强「地球天气」网页,推出更多电脑模式预报产品,包括雷暴可能性的预报,方便市民更全面了解天气形势变化。

至于今年天文台开放日将于三月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星期六和星期日)举行,并采用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携手缩小预警差距」,设置展览简述天文台多年来与世界各地气象部门的合作,以及介绍天文台如何应用崭新科技提供各项服务,增进公众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认识和关注。市民除了可持门券亲身到场参观,亦可在三月二十二日推出的「香港天文台开放日2025」网页透过虚拟导赏,了解天文台的工作及服务。

陈栢纬博士在新闻简报会上的致辞全文已上载至天文台网页: https://www.hko.gov.hk/tc/dhkovoice/files/speech20250318c.pdf

[1] 2024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55度,是首次超越1.5度水平的年份。虽然个别年份超越1.5度水平并不代表无法达成巴黎协定的长期温度目标,但全球必须尽快及显著地减少碳排放,才可避免气候变化影响进一步恶化。

press_breifing_20250318

香港天文台台长陈栢纬博士(中)于三月十八日联同助理台长(辐射监测及评估)李立信(左二)、助理台长(拓展、研究及政务)宋文娟(右二)、助理台长(航空气象服务)陈世倜(左一)和助理台长(天气预测及警告服务)郑元中(右一)主持新闻简报会,汇报香港天文台的最新服务。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