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梦瑶
三八妇女节当日由本地制作、YES、南方影业、CMN港澳发行的《OMG! 阿妈有喜》在铜锣湾影艺戏院举行首映,主演袁咏仪、陈峰、童缤毓、刘界辉、黄洁琪等一齐亮相,与观众见面,电影不仅带来欢笑与感动,更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引发观众对家庭、亲情与自我成长的深入思考。
影片中,五十多岁母亲(饰演)意外怀孕,恰似一颗巨石轰然坠入平静无波的湖面,刹那间,家庭原本的和谐秩序被彻底打破。母亲,这位影片中的核心人物,面对高龄怀孕,内心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对新生命的满心期待与因未知而生的惶恐不安相互交织。然而,她凭藉著坚韧不拔的性格特质,以及如暖阳般的母性光辉,即便前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也坚定守护著腹中那承载著希望的小生命。父亲(陈峰饰演)从得知消息瞬间的震惊得呆若木鸡,到迅速调整心态,化作全力支持母亲的坚实后盾,他的沉稳与担当,宛如家庭这艘航船的坚固船锚,稳稳地将家庭停泊在波涛涌浪之中,这背后,是对生命的崇高敬意与珍视。
从生命教育层面来看,是对新生命降临最庄重的接纳。新生命的降临无疑是家庭生命延续与传承的神圣象征。它仿若一阵轻柔的春风,缓缓拂过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田,促使大家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审视自我与家庭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成员开始深度思索生命的价值与家庭责任。
影片中,作为儿女的二十几岁的兄妹的反应,堪称一部情感的渐变史。起初,他们难以接受母亲怀孕这一打破常规的事实,内心的困惑与抵触清晰可见。但随著生活点滴的推进,他们逐渐理解母亲的不易。妹妹和父兄一起参与产前教育课,照顾“婴儿”的动作生疏笨拙,但回家后已经默默开始亲手编织婴儿袜子和帽子。哥哥一直以来都因父母的强势倍感压抑,酒醉后,他忍不住向父亲吼道,十岁时自己做到了父亲的要求,却没得到应许的生日礼物;大学选专业时,也没能如愿学习喜欢的音乐。可当得知母亲腹中的胎儿有可能是唐氏儿时,他却勇敢地站了出来,坚定地表示:“以后我找份平凡工作,也能养活这个孩子。” 一向挑剔的姑姑也在看到母亲因孕期反应难受,赶忙端来一杯温水,轻声说道:“嫂子,您喝点水,会不会好点。”这些细微举动,是他们开始接纳新生命的信号,也反映出他们逐渐意识到生命的到来不应被抗拒,而是值得呵护。这一转变过程,生动地展现出一家人对生命意义认知的成长跨越,是生命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引导他们从狭隘的自我视角,走向对生命多元维度的理解。
电影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用其细腻入微的叙事笔触,将家庭在迎接新生命过程中的紧张、温馨、艰难等种种挑战与成长蜕变,栩栩如生地一一展现出来,深刻传递出生命教育的核心真义:生命无比珍贵,每一个新生命皆如璀璨星辰,带来无尽希望与无限可能。
回顾自身经历,我从小参加田径队严格的训练。在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虽然给予我发展自我的自由空间,却未能给予足够的情绪价值。教练秉持“只要不死就要跑下去”的严苛理念,我即使生病受伤,也很少能够休息,所以渐渐地我只是学会了不断忍耐,咬牙坚持。而父母在我生病受伤时的态度,让年少的我深感无助。母亲教养严格,每次我生病或者受伤,第一时间得到的都是责骂,虽然她还是会悉心照顾我,但是我耳边总是不断听到“都是你的问题”“是你不小心才造成的”“你太不懂照顾自己了”,使我产生强烈的罪恶感。母亲还会跟亲戚和长辈详细描述我的病况,不论大小,她本意是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我,但是我却倍感压力,负罪感更深。而父亲虽不责备,却总是沉默不语,更让我觉得孤立无援。从小就让我觉得生病和受伤是非常羞耻的事,是不应该告诉别人的。但又因为如此,我形成了强大的共情能力,容易捕捉别人细小的痛苦和难过。久而久之,我习惯隐藏脆弱和伤病,不向他人倾诉,甚至有些讳疾忌医。同时也很难学会面对他人的脆弱和困境——即便我有强大的共情能力,对他人的伤痛心怀深厚的同理心,也难以表达安慰。我深感生病受伤是难以启齿之事,只能独自默默承受、自我疗愈。这种容易对他人产生深切的悲悯情绪,和难以宣之于口的安慰,形成强烈的撕扯和拉锯,让我面对负面的情绪和事件时,总是产生强大的内耗。自我保护机制让我偏向远离社交,不容易建立亲密关系,对一切人际关系产生疏离感。
看到影片中一家人为母亲深夜买菜做亚参叻沙(Asam Laksa)时,我也跟著母亲默默流泪了。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支持,共同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共抵风雨,深深击中我。成长路上,父母对我也是百般照顾,但看完影片,我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缺乏来自家庭的情绪价值,在面对伤痛时只能独自挣扎,对生命的理解更多是痛苦与隐忍。我是独生女,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从小父母对我的教育是希望我能够在各方面都独立自强,他们总说是“你要独立,因为没有人会帮你,只有你自己”。我也如愿成长了,能独立,能坚强,却发现学不会依靠,遇事也不懂寻求帮助。电影中的家庭,让我看到生命教育应有的模样:在面对生命中的困难挫折时,家人间的关爱、理解与鼓励至关重要,它能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生命态度,更加勇敢面对生活挑战。大概家庭之爱是这样的,有软肋,也有盔甲。
《OMG! 阿妈有喜》以独特故事与鲜活人物,深刻诠释生命教育意义。它让我们看到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也让我对成长过程产生了自我反思。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贺岁佳作,更是一次深刻生命教育体验,提醒我们珍视生命、关爱家人,以积极态度面对生命中的每个阶段与挑战。希望未来有更多类似电影,传递生命教育理念,让更多人从中汲取力量,实现自我成长与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香港这座快节奏的城市中,人们常常忙碌于生活,忽略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对生死话题也多有忌讳,或过多谈或避而不谈。养儿育女,香港父母要面对教育、住屋和经济压力,最先孕育出的不是成材的孩子,而是忙碌的双职家长。香港普遍工时过长,首先被牺牲的是家庭生活。父母朝九晚六工作,甚至加班、将工作带回家,又或者下班后需“全职”打理繁琐家务,家庭成员难有空余时间共敍天伦,对于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有心无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表达脆弱的机会也往往被压抑,更加容易形成激烈的行为和反抗。《OMG! 阿妈有喜》恰似一场及时雨,为香港观众带来了宝贵的生命教育。它以电影这一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引导大家正视生命中的起伏,无论是新生命的诞生,还是成长过程中的伤痛与挫折,一家人都是以爱之名聚合。提醒幸福,提醒爱,希望香港的观众无论多忙,都能有更多机会走进影院,观赏这部佳作,从中汲取生命教育的养分,打破对生死话题的禁锢,也给予自己孩子表达脆弱的空间,让生命教育在家庭与社会中落地生根,培育出更具韧性与关爱的新一代。
(作者系香港教育大学讲师,香港儿童文艺协会永久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成员,香港教育专业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国际汉语节协会常务委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