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两个月,有个别中学组团到内地考察,先后在安徽黄山和广东韶关怀疑吃了不乾净的食物,出现急性肠胃炎。同期,有一所中学组织师生到浙江杭州进行公民科考察,有一位学生不幸身故。事件确实令人担忧和痛心,局方和业界正积极沟通,探讨优化措施,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毫无疑问,安全第一是任何学生活动的前提,也是各方的共识。上述不幸事件的发生,提醒了我们要及时检讨境外活动的安全及健康措施,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局方和学校应该做的有以下两点:在食物卫生方面,局方或学校在与承办商签订合约时,要有惩戒措施,例如当证明师生吃了团餐,出现食物中毒事件后,局方或学校可对承办商罚款并即时终止其承办合约,或取消该承办商再次投标政府资助项目的资格。这样,承办商就会更加认真对待考察期间的食物安全及健康问题。当然,学校作为组织者,也要对师生加强安全及健康教育,及时提醒师生要因应近期病毒肆虐,注意个人卫生和保暖。而在学生伤亡事故方面,局方连同业界应该尽快成立专家小组,全面研究检讨当中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不幸的是,正当局方和业界正为此操心,在努力面对挑战,不断思考改善方法和优化措施的同时,社会上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士藉机破坏香港教育,以匿名方式在社交群组大肆渲染,发出煽动性讯息向教育局施压,反对师生到内地考察;或署名撰文以“传闻”、“网上流传”等不负责任的方式无限延伸,质疑教育局推出公民科内地考察计划、姊妹学校计划、同根同心计划等内地考察项目的必要性,并用问句的形式提出“内地考察对师生有多大益处?”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笔者对于上述言论感到疑惑。如果此句是疑问句,提出这问题的人士实在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教育专业水平;如果此句是反问句,笔者会怀疑该作者背后带有什么政治动机。事实上,香港普遍学校都很支持内地考察交流活动。多年来,除了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内地考察活动外,很多学校自己也会组织学生到世界各地考察学习,而选择到内地考察交流正是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认识国家的发展和扩阔视野,并培养其家国情怀,此乃正常不过的事。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参加此类考察活动,很多校长都表示每逢学校举办考察交流活动,报名人数往往超额数倍,此乃普遍现象。是故,局方绝不可能因近期的社会杂音而动摇内地考察交流政策,做出违背教育精神和业界民意的事来。
众所周知,无论是教育局、社会上或学校资助组织的内地考察交流活动,出发前都会举办简报会,又有考察手册配合,详细介绍行程,并提醒师生在行程中要注意的事项,而部分教育局直接举办的活动,甚至配备团医或救护人员,确保师生在有需要时能够及时得到健康支援。
正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当我们做一件正当的事情时,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挑战,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应思考解决方法,而非停止继续进行这件事。情况有如学生回学校读书,路上可能会遇上交通意外;回到学校,也可能会面对朋辈欺凌、失足跌倒、运动扭伤或食物中毒。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会教导学生如何把风险减到最低,及当遇上问题时该如何处理;绝不会要求学生为了逃避风险,索性留在家里不上学或上网课,也不要外出吃饭,更不会要求政府索性关闭学校,让孩子不用冒生命危险往返学校。道理其实很简单,正常人都明白,问题在于说话者背后带有不同的立场和动机,就会有不同的言论。当务之急,社会应杜绝杂音,回归正题,聚焦探讨改善措施,提升交流团的综合质素和教育效能,而非利用群众舆论向教育局施压或进行政治审判,破坏学校教育,以追求个人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议会委员、创知中学校长 黄晶榕博士,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