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晓峰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提交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内容务实、成效显著,充分展现了人大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报告不仅总结了过去一年常委会在立法、监督、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重大成果,也为未来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报告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履职、勇于担当,既坚守宪法精神,又不断推进立法工作现代化。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常委会推动法律体系的健全与优化,为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提供了坚实基础。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人大制度的优势,确保国家治理体系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
此外,常委会在监督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切实维护宪法权威,强化对政府工作的法律监督,确保政策落地执行。这种高度负责的立法与监督模式,不仅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国家法治体系的信心。
经济治理与社会公平并重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报告特别关注了如何有效应对内卷、化解债务风险,并推动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和市场统一的制度。常委会通过立法和政策调整,引导经济发展朝著更加均衡、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这种前瞻性思维,将为中国经济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保持韧性和活力提供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常委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也展现出高度责任感。针对社会民生领域的现实需求,报告强调立法应更加贴近民众诉求,确保法律法规能够真正惠及人民。这种以人民福祉为核心的立法理念,不仅提升了社会公平,也进一步巩固了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对外交往与国际合作的新布局
在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人大对外交往,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常委会共派出71个团组赴68个国家访问或出席国际会议,并接待来自86个国家的代表团来华访问或参加研讨班。此外,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亦率团访问了32个国家,参与国内外事务活动达249场次。这些外交行动有力推进了中国与金砖国家、亚非拉国家等多边合作,增强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
考虑到香港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特作用,未来这些访问团可纳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使港区代表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国家外交工作,为国家外交布局贡献力量。同时,这些访问团的行程可考虑加入香港,并在港举办国际国会议员高峰论坛,让港澳台人大代表共同向国际社会推广中国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感召力。
科技立法与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常委会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持续加强立法研究。报告强调,未来需进一步完善科技法规,为科技创新提供法治保障。鉴于香港在科技和法律领域的专业优势,建议在相关立法会议中增加港区科技及法律背景代表的参与名额,让他们能够积极贡献专业意见,并协助推动相关法律体系的国际化。
此外,中国在人工智能伦理、数据安全等领域已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标准,未来可通过港区代表在国际机构及专业领域的资源和影响力,推动这些标准向国际标准演进。例如,通过中非拉、东盟等多国政府、专业团体、学术界的支持,使中国的科技法规和伦理指南成为全球规范的一部分,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科技与法治领域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
立法引领未来 法治护航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方向明确、内容全面,充分展现了人大制度的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进步。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到经济治理与社会公平的并重,再到科技立法与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常委会的工作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面对全球变局,中国的法治建设既要坚守原则,又要勇于创新。香港作为东方明珠,也应积极参与国家立法与外交事务,共同推动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期待常委会在未来继续深化各领域的立法与监督工作,为中国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本文作者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