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辉:伟大的祖国,卓越的领袖(二)

陈建辉:伟大的祖国,卓越的领袖(二)

日期:2025-02-17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文|陈建辉

2020年5月22日,全球疫情肆虐之时,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中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中国之所以能在抗疫战中取得重大的成果,关键在于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

“人民至上”的理念并不仅限于对弱势群体或特定群体的关怀,而是随著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摆脱贫困的历史进程。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不仅在国内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还对全球减贫、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政策创新与国际合作,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提升了国际形象,并增强了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

中国的发展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宗旨延续至今,并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到各项政策措施,其核心精神始终如一,不会因时代或环境变迁而改变。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展现了独特优势,特别是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例如,2022年8月中国重庆发生山火,火灾蔓延至高海拔地区,无水源可用,也无铺装路面。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当地迅速调集了航空救援队、消防队伍、志愿者和热心市民,形成“人龙抗火龙”,最终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成功控制火势,无人员伤亡或重要设施损失。相比之下,2025年1月美国加州的森林火灾,虽投入了大量资源,却因气候、地形、政策等多重因素,火灾延烧近一个月才得以控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这些事例清楚表明,不同地区在应对自然灾害时的制度和社会反应具有显著差异。中国在灾害应急中展现出的迅速动员能力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体现了制度的独特优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回顾历史,重大事件的成功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这种共同奋斗的精神至今仍深刻影响著中国的发展道路。

“人民至上”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多方的努力下,中国不仅实现了全面脱贫,还迈向了更加繁荣的未来。经济发展的成果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人民生活福祉的提升中。

展望未来,期待能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机构的设立,加强区域合作,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并促进高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提升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展现大国风范,为全球合作和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为国际软法促进总会主席、中华海外联谊会第六届理事、香港中华总商会会董、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永远名誉主席、香港道教联合会名誉顾问、胡文虎基金会理事)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李家超对李兆基逝世表示哀悼 赞扬其对本港经济发展贡献良多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北京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新闻发布会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举办学习讲堂 传达贯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
香港海关检获约三千五百万元怀疑大麻花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