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艺术教育新路径中展现广美力量——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紫荆网

在探索艺术教育新路径中展现广美力量——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

日期:2025-02-06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特约记者 周霞

在广州美术学院,艺术教育不仅是艺术家的摇篮,更是文化创新、社会服务和城市发展的驱动力。面对挑战和机遇,广州美术学院不断创新,展现出其在多个领域的影响力。本刊近日专访了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探讨该校未来教育的蓝图。

图片
范勃接受本刊专访

推动艺术教育创新发展

范勃介绍说,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广州美术学院(广美)正著力构建“湾区艺术创新系统”,目前已形成了6大动态创新集群,分别是:社会技术创新、艺术科技产业、艺术城乡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生活、视觉文化传播。这一系统不仅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促进产业湾区的建设,还推动创意湾区、艺术湾区的发展,并利用艺术手段塑造湾区形象,讲述中国故事。这是广美探索艺术设计教育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2022年7月,广美联合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创始人李泽湘教授,率先在内地同类院校中创建了“广州美术学院达芬奇创新学院”。作为内地艺术院校中首个培养“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学院,广美建立了跨学科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制教学,鼓励学生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综合创新能力,为新技术、新产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本学年度上学期,广美以“大通识”为核心,启动了本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致力于打造跨学科的通识课程体系,推动教学课程更新迭代。广美学生将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程,打破传统局限,以艺术的力量回应时代挑战。

在国际化教育方面,广美与全球艺术高校和机构保持紧密合作。2023年12月,广美成功举办了全球湾区艺术与科技教育发展论坛,探索新路径;并成为CUMULUS成员,与70多个国家的400多所院校开展广泛交流合作。

提高岭南文化传承与再创造能力

广美在传承岭南文化方面有著独特的项目和实践。范勃举例说,广美工业设计学院的“激活的时尚: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实践”项目,深度参与广州市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和非遗保护传承与设计推广,提高了广绣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

而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则应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邀请,打造了一场以“传统文化+数字艺术”交叉融合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岭南四时·水映画境》,推动了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现代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地位不可或缺。广美通过教学和实践,夯实传统文化基础,将中华文明内化于血脉之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

以艺术项目服务社区人文

广美通过艺术项目服务于社区和社会,推动社会整体人文素养的提升。范勃表示,正如“星桥”孤独症儿童艺术疗愈项目,连通了学校、康复医院与事业单位三方平台,形成多方联动美育服务体系。

此外,广美还联合多方力量,启动“和地在创”美育人才种子计划,以艺术社区营造为手段提升区域艺术氛围,探索艺术协同社区治理的路径。艺术教育在提升公众文化素养方面发挥著重要作用。

广美通过艺术的力量,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共鸣,减少社会矛盾。艺术乡建项目以尊重乡村文化为前提,强调村民的参与和互动,调动他们参与家园建设的积极性,达到整体复苏与重建的效果。

深度参与湾区城市文化创意建设

范勃认为,广美在推动广州城市国际化和城市软实力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该校设计的广州城市Logo、“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的标识,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备受喜爱的吉祥物“冰墩墩”,都极大地增强了广州设计在国内外的声誉。

在城市更新和面貌重塑方面,像2024年广美团队承担了黄埔军校纪念馆周边旧厂房和仓库的改扩建工程,将其转变为一个全新的沉浸式主题剧场,这一项目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

范勃进一步介绍,广美“城乡艺术建设研究院”与始兴县合作,构建了周前艺术公社,这个综合型、开放性的乡村文创基地不仅激活了乡村文化,还推动了城乡价值系统的重塑,提升了城乡的文化软实力。

范勃表示,展望未来,广州美术学院将继续深度参与大湾区的城市文化创意建设,积极投身于岭南文化的“双创”工程,进一步擦亮城市的文化名片。广美将加快挖掘、开发和整合独特的岭南文化资源,不断探索新文创、“非遗+”、文旅融合等新模式,为大湾区的城市文化创新贡献更多成果。

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2月号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孙艺宁 校对:李博扬 监制:姚润泽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