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证监会等部门就如何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详细解读。推动“耐心资本”入市,是对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更是对内地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力支持。香港可进一步发挥互联互通优势,服务外资投资中国,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已经出台,并明确了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的具体目标。对于商业保险资金,则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些措施正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不仅有助于增加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更能够发挥财富效应,有效激活内需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推动入市的资金都是着眼长远的“耐心资本”。这些资金更加注重长期分红效益,有助于引导资本市场形成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长期以来,内地资本市场一直存在着“炒短炒新”的现象,导致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风险增加。而中长期资金的入市,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降低市场波动,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4.4万亿元,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
国家在推动“耐心资本”入市方面,尤其重视机制建设,包括进一步降低公募基金销售费用、对基金和保险公司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着力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等。这些措施反映政策目标并非为了市场一时三刻的炒作,而是着眼长远的,保障资本市场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为投资者提供长远回报。
作为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中资企业占了香港股市市值约八成,内地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对香港股市具有直接的带动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透过香港资本市场分享内地的发展红利。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惠港政策,支持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例如,中证监去年公布五项重要措施,进一步拓展优化互联互通机制;今年年初,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全力支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幅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国家持续不断的惠港措施,为香港金融市场注入源源不绝的活力。
香港应该借势而上,进一步完善自身机制,增强竞争力。首先,香港应该继续发挥互联互通的优势,推动更多内地企业来港上市,扩大IPO市场规模。其次,香港应该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此外,香港还应该继续推动互联互通机制的深化和扩容,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别、扩大标的范围,提升投资者的参与度和便利性,增强香港作为资金引领平台和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