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紫荆网

风铃

日期:2024-12-06 来源:地区报《港纸》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阿娅达妮娃

那天,我心中烦闷,独自乘船从中环码头前往南丫岛,渴望在这片离岛区寻得片刻安宁。漫步在狭窄的小巷里,阳光透过繁茂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著咸咸的海味,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我漫无目的地走著,突然被一扇蓝色的窗户吸引,窗前悬挂著一串紫色金属风铃,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欣喜。

“好可惜呀,这么漂亮的风铃,现在却没有风。”我轻声叹息,满心惋惜。

“嘘,它在睡觉。”不远处,一位白发老人微笑著说道。她坐在门口的秋千躺椅上,手中捧著一本翻旧的书。让我惊讶的是,她的外貌是欧洲人,却说著流利的汉语。

“睡觉?”我惊愕,满心疑惑,再次望向那串风铃。

“是的,它在等待风的召唤。”老人轻轻抚摸著发黄的书本,缓缓说道,“风起了,它就活了。”

她的话唤起了我的回忆。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风铃。记忆中,第一个风铃是父亲用竹子亲手制作的,挂在老宅的窗前。每个夜晚,我坐在靠窗的书桌前,风铃声伴我阅读写作。后来,父亲离世,我将他做的风铃一直带在身边。虽然竹制风铃的声音不算清脆,却仿佛是父亲在耳边的叮咛。每当微风轻拂,风铃轻轻响起,我似乎能听见父亲的叮咛从远方传来。

在外地读书的岁月里,友人送我一串用石子串成的小风铃,这是我的第二串风铃。相比竹子做的风铃,石子风铃的声音更加响亮。它成为我青春岁月的见证,叮铃铃地回荡著我的欢声笑语,也承载著那些散漫的时光。

毕业后,同学们纷纷返回家乡,而我独自踏上新的旅程,来到了一个海洋环绕的城市。青春的恋情破裂,我在海边痛哭,捡起海螺,做成了自己的风铃。那清脆的叮当声让我在喧嚣中找到片刻的宁静。每当海浪拍打沙滩,海螺发出的声音让我感动,闭上眼睛,感受孤独的自由。这是我的第三串风铃。

随著时间的流逝,城市生活的忙碌让我逐渐遗忘了风铃的存在,心中那叮铃声却如影随形,时刻回响。

就在我沉浸在回忆中,耳边突然传来“叽叽”的鸣叫。抬眼一看,门廊上有一窝燕子,燕妈妈从远处叼回食物,小燕子们欢叫著,满脸期待,仿佛它们的生命中也有不可或缺的音符。

“可爱吧?”老人微笑著问,眼中满是温柔。

“可爱。”我回应,注视著小燕子,倾听它们的声音。

“风铃声会吵到小燕子,你听,它们的声音不也是如风铃般动听吗?”老人继续说道。

我这才注意到窗前的风铃没有响,不是没有风,而是被一根细细的紫色绳子绑紧。

“风铃在沉默中守候,而小燕子的鸣叫则是生命的音符。”我思索片刻,轻声回应。

“小燕子睡醒了。”老人说著将系在风铃上的绳子解开。

“每个生命都有它的时机,外人不必打扰。”老人招呼我坐下。

“喝杯茶吗?”她为我倒了一杯茶,问道:“你喜欢什么?”

我一怔,已经很久没有问过自己喜欢什么了,这些年为了生活忙碌奔波。

“我喜欢旅行,喜欢在不同的地方寻找灵感。”老人笑了笑,指了指靠在墙上的画板。“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故事,有时它们在我们心中沉睡,等待被寻到的那一瞬间。”

“那些匆匆忙忙的人是寻不到的,唯独那些心静的人才有缘。”老人微笑著说。

我若有所思地点头。这时,起风了。微风吹来,风铃声阵阵响起,小燕子也在低声呢喃。

老人来自维也纳,在巴黎担任过汉语语言学教授,曾经家境丰裕。中年丧偶之后,她开始全球游走,遇到一个喜欢的地方就住一段时间,画一些风景画,拍一些照片,然后离开。她说,香港是她生活过的第二十八个城市。

来源:地区报《港纸》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孙艺宁 校对:李博扬 监制:连振海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