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吴宝林 马超
疫情后万物复苏,肝木宜当宣发,散身心于阴云,还我自在逍遥。很多情志问题,都与肝有关系,肝木入土,是使用逍遥散、更是治疗忧郁症的灵魂所在。西医认为,肝是人体解毒器官,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相当于储存能量的仓库,不仅储藏、调节血液,还是维系各个脏腑正常运作的纽带。肝脏重在调畅气机,调节情绪,百病之源在于肝脏。虽然中医素来讲百病源于痰,这对于中风等病有参考意义。但对于情志疾病,逍遥散立点在于肝。
现代中医理论认为,长期不良情志会导致肝气不舒,进而影响人体的身心。肝脏正常,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起居、学习是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养肝、保肝、健肝,并在长期研究实践中,总结了很多的宝贵经验。我们临床中忧郁症焦虑症,属情志问题,重在养肝。现代西医、心理学对情绪发展出各种疗法,中医有我们的根,即《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以及历朝历代5000年文化的积淀。

医案
逍遥散是经年累月总结下来针对忧郁症最常用的方剂之一,是前辈的智慧,疏肝解郁天下第一名方,实至名归。《红楼梦》八十二回中有,林黛玉述说,夜里梦到有人拆散她和宝玉,宝玉轻生,醒来精神恍惚,萎靡不振,茶不思饭不想,这是中医讲的纳呆,气血紊乱。噩梦让林黛玉抑郁,经常躲在屋里,与贾母关系疏远,贾琏帮忙请来太医,王济仁,号脉开方,黑逍遥散。黑,指的是熟地。
贾琏问,为什么用柴胡呢?黛玉是气血上冲的症状,柴胡有升发发散之性,时燥,不大对症。王太医笑答,二爷只知道柴胡有提升之品,为吐逆所忌,岂知用鳖血拌炒柴胡以制柴胡升散之不足,而保留了柴胡的疏肝解郁作用,以少阳补甲胆之气,以鳖血制之,使其不至升散,且能培养肝阴,抑邪火。这就是中药炮制的妙处。鳖血就是团鱼(俗称甲鱼)的血,性味咸寒,主要作用于肝和肾,具有滋阴润燥、补血止血的作用,对阴虚内热、血虚出血的病证有效。
《红楼梦》对食疗养生药方描述的非常精彩。我们判断当时林黛玉的病症近似肺结核,也有报道为肺癌。从此也看出,医患关系何其重要,不仅要治疗还要解释病情药理,对病患的预后康复起到补益作用。
我们知道,中医讲究三因(因时、因地、因人),同样的方子,根据不同的病症、人物性格、地理环境加减化裁后,其效果不一样。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病,茶不思饭不想,郁郁寡欢,御医天天进诊,日服良药,未见好转。朝中尤为焦急,下诏叫来了江南有「神医」之名的马培之进京宫诊。七副药太后病愈,马培之名声大振,其家乡孟河镇,后称孟河医派,后亦名声远扬。
为慈禧太后的其他太医,同样也是用逍遥散,为什么效果不彰呢?我们不排除马培之站在前人的用药基础上,厚积薄发而有效。但更重要的是,剂量、炮制等,用药没有偶然性,其必然性在于用药之精准。由此可见,临床经验,辨证施治,太重要。要想人前露脸,关起门来读书,还要多临床多看病。
化裁
逍遥散源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该方源于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主治:血虚劳倦、肢体疼痛、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发热盗汗、月水不调、寒热如疟等等。到明朝加入丹皮、栀子,成加味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到现代加入香附、薄荷,成逍遥丸。
《傅青主女科》将此方化裁,对忧郁症效果愈加彰显。方为:柴胡、甘草、陈皮、栀子各一钱,白芍、茯苓、薏仁米各五钱,当归、苍术各二钱,水煎服。吴家重用白术、怀牛膝,而慎用柴胡。可考虑用香附,佐制柴胡之升散药性。
对于疼痛特别腰痛的病人,傅青主方为:柴胡、泽泻、猪苓、白芥子一钱,防己二钱,肉桂、山药各三钱,白术、甘草各5钱,水煎服。此方妙在入肾祛湿。
当时宋代流行向政府献方子,将民间流行临床疗效好的方子收集起来,献给政府,验证有效的编成书,故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不仅可以得到银两,表现好的还可以封官。现代手机焦虑症(找不到手机、网络不好等)、忧郁症、焦虑失眠、更年期综合症,加味逍遥散发挥著不能替代的作用。千古名方是也,传承至今,对治疗忧郁症功不可没。逍遥散已经成为后世医家常用的疏肝解郁第一方。无论其方如何化裁改变,都融合了先辈、先祖的智慧。

保健
养肝,每天早上睁开眼,想自己最喜欢的人、最开心的事、最喜欢的音乐。信仰也可以给人心灵慰藉,找到让心有所安住的灵魂模式,犹如寻到迷雾中的一盏灯。
保肝,多食用绿色食物,多做开心的事情,听音乐、逛街、吃大餐。
健肝,要多运动,锻炼肌肉,两手上举,打开肋间肌,帮助疏通肝胆经络。也可俯卧撑。肌肉释放乳酸,缓解精神压力。
当代中医的历史责任及愿望
中医是推动世界及其所在当地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生力军,代表著时代最深厚的精神状态,和民族的整体精神。这是每一位中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