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宝华 |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主席,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教授、粤剧承传研究中心总监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自成立70年以来,致力于推动全球音乐教育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以香港为出发点,ISME可成为中国与世界开展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香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向国际社会更好地宣扬中华文化。
ISME肩负推动全球音乐教育发展的使命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ISME)于195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上成立,致力于推动全球音乐教育的发展。学会的使命是通过增进全球音乐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音乐体验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近70年的发展,ISME已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跨文化的全球性网络与国际性组织,并汇集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家、研究人员和其他持份者,共同为文化遗产的教育、保护和持久发展作出贡献。
作为ISME的首位华人主席,笔者感到无比荣幸,也深知这份职责的重大。笔者很高兴能在此分享ISME丰富的历史、在全球的影响,以及我们在推动中华艺术和文化走向世界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和成效。
为确保有效的管理和外展,ISME设有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并由管理团队提供行政支援。学会的主席和执行委员会领导由选举产生,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涵盖学校音乐教育、社区音乐教育、高等音乐教育等多个专业领域。多元化背景的领导层确保了ISME的倡议具包容性和广泛性,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需求。此外,学会还分设若干常务与工作委员会和特别兴趣小组,每个小组专注于音乐教育的特定领域,如教师教育、幼儿音乐教育、学校音乐、社区音乐和研究等,使ISME能够关注广泛议题,并保持始终立于上述各个领域的发展前沿。
ISME的恒常工作包括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和工作坊,以促进全球音乐教育者的交流与合作。当中每两年一次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是ISME的旗舰活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者参与,共同探讨音乐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此外,我们还出版一系列专业期刊和书籍,与全世界的同工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其中,《国际音乐教育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IJME)是 ISME 的官方同侪审查期刊;我们亦与权威学术出版社Routledge 合作出版「音乐教育的全球议题(Global Perspectives in Music Education)」和「音乐教育的专业主题(Specialist Themes in Music Education)」两个系列的书籍。所有会议、研讨会和其他活动亦会出版论文集作为记录。我们亦设有补助金,支持开展音乐教育项目,增加世界各地弱势群体获得高品质音乐教育的机会。
ISME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
音乐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能够打破语言和文化障碍,增强人们之间的联系。成立70年来,ISME通过其倡导、研究和教育等的举措及各项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各地音乐教育的质量,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还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合作。ISME在推动全球音乐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为教学和认知方式带来不少重要变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亦是全面而深远的。
在教育改革方面,ISME的研究和倡导启发了许多国家教育政策的设立或改革,如将音乐教育纳入国家指定课程等,这样能够确保儿童和年轻人获得优质的音乐教育,对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交流方面,ISME通过促进文化交流项目和国际会议,创造了跨文化对话和互相理解的平台,帮助各国打破文化壁垒,通过音乐促进和平与团结。
在社区建设方面,ISME透过社区音乐教育计划,为社区带来社会参与和个人表达的机会。这些计划对于贫穷、边缘化以及社区资源和服务不足的社群特别具有影响力。在此,音乐成为社会变革和赋权的工具。
在专业发展方面,ISME提供了丰富的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包括研讨会、讲座和出版物等,帮助音乐教育工作者掌握最新的研究内容与实践方向,提升了全球音乐教育的质量。
正是通过上述努力,ISME不仅改变了音乐教育的面貌,还在全球推动文化理解与社会和谐方面,展现出音乐的强大力量和无限可能。
ISME逐渐成为推广中华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平台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国家将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开拓海外文化市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对香港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是充分地肯定。笔者担任ISME主席的任期正好在2021年至2025年「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五年国家规划之内,使这个职位有多一重意义和责任。笔者致力于将ISME作为祖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并以香港为出发点,积极在国际间宣扬中华文化。为了积极回应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文化战略,笔者为推广中华艺术和文化方面的工作设定了一些目标:
一是支持年轻音乐家和教育工作者。为中国年轻音乐家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国际平台,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创新,同时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二是促进文化交流。通过ISME的恒常国际交流活动,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互动和理解。
三是推广中国音乐教育。介绍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创作,丰富全球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和方法的认识。
四是加强内地推广。向内地学者和研究生推广ISME的理念,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此外,因为笔者亦是香港教育大学(以下简称「教大」)文化与创意艺术系教授、戏曲与非遗传承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执行总监,所以,我亦致力于在粤剧教育和传承领域开展各种项目和合作,将中华艺术和文化推广到海外。
近年来,教大戏曲与非遗传承中心开展了系列研究计划,笔者亦撰写学术论文投稿至国际学术期刊,让更多海外学者了解以粤剧为例的中国传统音乐在香港的发展状况。此外,中心与大湾区内学术机构及粤剧团体连结,共同成立了「大湾区粤剧发展联盟」,以促进各地在粤剧发展上的学术、艺术及文化交流,并由中心担任联盟秘书处,积极加强区内紧密合作。联盟目前已有18个单位加入,并陆续共同举行各种音乐表演活动、文化交流计划、学术研讨会和工作坊,致力于演员培训、观众拓展、学校及社区教育、文化交流及政府政策方面的发展,并与世界各地联系,推动粤剧文化的承传。
除了中心的推广工作,笔者亦把重心放在培养人才上。这两年来笔者受邀到访多间内地和海外大学,担任学术会议或研讨会的主讲嘉宾、主持工作坊、参与交流活动等,当中包括不少面向学生的讲课,分享研究和参与国际交流的经验,以及向国际音乐教育期刊投稿的方法和策略等,鼓励他们多把著眼点放在国际上。另外,笔者亦招收有志于粤剧传承和教育方面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员,除了本地的学生,他们不少来自内地,毕业后回到内地的大学工作,并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学者,他们亦继续参加ISME的会议,终生学习。
ISME的中国音乐教育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凝聚人才方面。现时来自中国的ISME会员约占11.2%,全球排第二位,并且有上升趋势,当中大部分是新晋的年轻学者,他们亦更多地在会议中发表报告。许多中国年轻音乐家和教育工作者通过ISME在国际平台上展现才华,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机会,有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这正实践了ISME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宗旨。通过这一平台,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
ISME会议展现世界音乐教育发展新趋势
2024年第36届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世界会议的参加者来自超过世界上6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参加人数创历史新高,显示了我国在国际音乐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会议包括专题演讲、论文分享、论坛、工作坊和音乐会展演等,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平台,尤其是在本土音乐文化的交流和推广方面加强了联系
参加者对本次议题高度认同,并期待在未来的音乐教育实践中融入这些理念。
回顾本届会议,笔者总结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是当前全球音乐教育的发展强调非殖化,即重视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音乐教育工作者呼吁在课程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自己的文化特色。
二是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日益多元化。这不仅包括不同音乐风格的融合,也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及背景学习者的需求,增加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
三是强调音乐教育在国际及地区之间的合作。透过网上活动和资源分享,各地的音乐教育者能够共同学习,交流最佳实践,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四是音乐教育的未来朝著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和扩增实境(AR)等技术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崭新的方式,增强了互动性与趣味性。
五是注重音乐教育中的个人化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进步速度不同,这要求教育者设计更灵活的课程,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果。
六是设立全面多元的音乐教育新目标。音乐教育的新目标不仅是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发展全人教育,如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培养通用技能,传承本土文化,促进新一代文化身份认同。
香港音乐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
审视香港的音乐教育现况,笔者发现香港在国际合作、科技化音乐教育和个人化学习方面大致可与世界同步,但在其他方面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在学校音乐教育和课程设置方面,香港的音乐教育在全球范畴内逐渐显露特色,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仍有改进空间。要透过学习音乐发展学生的共通能力和树立正面价值观等。
在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性方面,要注重音乐教师在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关键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音乐教师课程仍然过于注重西洋音乐,未能与中国内地和香港本地音乐达至平衡。音乐教师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港乐的认识有限,政府亦未能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在职培训。
家长在孩子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扮演著至关重要的角色,可惜香港的家长对子女的音乐教育多抱有一种功利的态度,认为学习音乐是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技能和条件,让他们在升学方面更有竞争力,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音乐教育的意义——为新一代提供终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生活趣味和质素。
结语
总的来看,2024年第36届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世界会议对香港音乐教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与启示。透过全球音乐教育的共同探索,香港音乐教育在面对挑战时,将能够汲取国际经验,推动香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要在政策、课程及实践等层面作出改善,例如: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更多的在职教师培训计划,为音乐家和工作者提供更多平台、机会和支持,持续帮助他们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培养全面和富含现代素养的新一代;在教学监察上,仔细审视学校音乐的课程和实践,为教师提供建议和具体的改善方案;还要改善家长对音乐教育的价值观,使他们懂得为学校提供资源、举办不同音乐活动的意义。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多年来见证了音乐教育转化力量、牵动人心的成果,在推动全球音乐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音乐人才的关键,更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展望未来,我们可以继续利用ISME平台,推动中华艺术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希冀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音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作出更大贡献,让音乐教育成为联结世界、联结人心的枢纽。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4年7-9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