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社论 | 猴痘病毒正不断发生人际传播,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2024年8月14日,由于感染和死亡人数激增,世界卫生组织再次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柳叶刀》(The Lancet)最新社论指出,此次宣布猴痘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旨在促进国际社会协力采取应对措施,给予政治关注、采取行动并提供资金支持,以帮助阻止疾病传播并结束疫情。现在,国际社会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同心协力,共同应对。
上一次针对猴痘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制定长期监测与防控计划。公共卫生专家和病毒学家警告称,目前我们对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仍然知之甚少。在扩大疫苗生产、改进诊断工具或投资疫苗及抗病毒药物临床试验方面,几乎没有开展任何实际措施。自上次猴痘“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对猴痘的忽视显得愈发严重。目前可用的诊断方法少之又少,而且据报导,用于治疗猴痘的抗病毒药物特考韦瑞(tecovirimat)在一项临床试验中显示对“分支1b”毒株无效。猴痘疫苗的供应[5]也是有限的。欧盟委员会和美国已承诺捐赠疫苗,但现在看来,少数几个高收入国家已经垄断了疫苗,损害了最需要疫苗的国家的利益。与COVID-19一样,我们正面临著另一场不公平的疫苗争夺战,而人们的健康将因全球未能达成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公平的大流行协议而遭受损害。

《柳叶刀-精神病学》| 英国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的进食障碍患者的自杀率有所下降
《柳叶刀-精神病学》(The Lancet Psychiatry)发表一项研究,旨在比较英国英格兰地区因自杀导致死亡的进食障碍患者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特征,并研究其发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尽管已有研究表明,进食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较高,但多数研究集中在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方面。针对因自杀导致死亡的进食障碍患者的特征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英国英格兰地区因自杀导致死亡的进食障碍患者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特征,并研究其发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研究描述了迄今为止文献中最大的进食障碍患者自杀死亡样本。研究发现,1997年至2021年期间,进食障碍患者的因自杀导致的死亡人数有所增加,但随著越来越多的进食障碍患者接受精神卫生服务,因自杀导致死亡的发生率则有所下降。
《柳叶刀-身体活动专辑》 | 将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设定合理目标,坚持付诸行动
《柳叶刀》“身体活动专辑(Physical Activity)”指出,全球在处理身体活动不足的问题方面尚未取得足够的进展,青少年和残障人士是最难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身体活动指南标准的两大人群。全球促进身体活动的努力停滞不前,每年由身体活动不足而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仍超过500万。身体活动不足与心脏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风险增加有关,由此每年至少产生540亿美元的直接医疗费用,其中310亿美元由公共部门支付。促进全球范围内身体活动的工作进展缓慢,而COVID-19大流行则使其进一步受挫,封锁很可能与世界范围内整体的身体活动减少有关。此外,身体活动不足者和NCDs患者一旦罹患COVID-19,他们住院或死亡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群大很多。《柳叶刀》呼吁优先进行研究调查并采取公共卫生措施,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加强身体活动,确保将身体活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规划以及公共卫生方面的努力,促使人们在奥运会或其他大型体育赛事过后可以增加更多身体活动。《柳叶刀》“身体活动专辑”指出,将身体活动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身体活动的选择可能会变成生活中的默认选择,这通常是更健康和更环保的选择,比如使用公共交通、积极出行、学校体育必修课及课后活动等。宣导人们合理融入其日常生活的身体活动水准,比如每天步行的时间,可以很好的管理预期成果。如果把每日活动量的目标定得太高,不容易坚持;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才可能付诸行动。

《柳叶刀-发现科学》: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与持续能量限制或非干预饮食相比,间歇性禁食可能对一系列健康结局产生有益影响
《柳叶刀-发现科学》(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发表重要的初期研究论文指出,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对健康相关结局的益处已在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中得到证实。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宫婷婷及其同事旨在系统分析并综合现有的因果证据,评估间歇性禁食对特定健康相关结局的影响,并评估其证据品质。作者重新计算了每个Meta分析的效应量,记作均值差(mean difference, MD)或标准化均值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并附有相应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s)。同时,对基于糖尿病、超重或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三种特定状态的人群进行了亚组分析。研究共纳入了23项Meta分析的351项关联,涉及34个健康结局。总效应估计显示,有103个关联显著,其中有10个(10%)根据GRADE标准得到了高确定性的证据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与非干预饮食相比,改良隔日禁食(modified alternate-day fasting, MADF)减少了脂肪品质(MD=−0.70kg; 95%CI: −1.38至 −0.02)。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与持续能量限制(continuous energy restriction, CER)或非干预饮食相比,间歇性禁食可能对一系列健康结局产生有益影响。

《柳叶刀-发现科学》:吸烟是全球中风负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
《柳叶刀-发现科学》(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发表来自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的王兴宇及其同事的重要的初期研究,研究旨在探讨目前烟草使用与不同类型的烟草暴露以及环境烟草烟雾(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ETS)暴露对中风及其亚型风险的关联,及其在不同地区和国家收入水准之间的关联。INTERSTROKE研究是一项关于急性首次中风的病例对照研究,于2007年1月11日至2015年8月8日期间,在全球32个国家招募了13,462例中风病例和13,488名对照。吸烟者发生中风的OR和PAR在不同地区和收入水准之间差异显著,高收入国家的中风的OR最高(OR3.02, 95%CI 2.24–4.10),PAR也最高(18.6%, 15.1–22.8%)。在缺血性中风的病因亚型中,目前吸烟与大血管中风(OR2.16, 95%CI 1.63–2.87)和不明原因中风(OR1.97, 95%CI 1.55–2.50)的关联最强。过滤烟(OR1.73, 95%CI 1.50–1.99)和非过滤烟(OR2.59, 95%CI 1.79–3.77)均与中风风险相关。结果表明,主动吸烟或暴露于ETS与所有类型的中风以及主要的病理和病因亚型的风险增加相关。
《柳叶刀》痴呆预防、干预和照护重大报告:控制14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预防或延迟近一半的痴呆病例发生
《柳叶刀》痴呆预防、干预和照护重大报告”(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显示,虽然世界各地的平均寿命都在增加,但是痴呆患者人数也在持续增加;如果人们从儿童时期开始控制这14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预防或者延迟近一半的痴呆病例发生。报告指出,除12个先前确定的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较低、听力受损、高血压、吸烟、肥胖、抑郁、缺乏身体活动、糖尿病、过度饮酒、创伤性脑损伤(TBI)、空气污染和社会孤立,这些因素大约与40%的痴呆病例有关)外,新增加了视力受损和高LDL胆固醇2个危险因素,这两种因素大概与9%的痴呆病例有关,其中7%可归因于中年40岁左右的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或“坏”胆固醇,2%可归因于晚年未经治疗的视力受损。如果从儿童时期就针对危险因素展开干预并在此后一直坚持,即使是在痴呆遗传风险较高的个体中也有很大的潜力能更好地预防或管理痴呆。这份报告为个人和政府提出了13项建议以帮助降低痴呆风险,其中包括预防和治疗听力损失、视力受损和抑郁症;保持认知活跃;在接触性运动中保护头部;减少血管危险因素(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高血压);改善空气品质;提供支持性的社区环境以促进社会联系。另一项新研究模拟了实施这些建议的经济影响。以英国为例,如果通过人口层面的干预措施解决过度饮酒、脑损伤、空气污染、吸烟、肥胖和高血压等痴呆危险因素,预计可以节省约40亿英镑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