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屈颖妍
春节时去了俄罗斯,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市内游走,看到很多苏式旧建筑,导游说,这都是前苏联时期兴建的楼房,漂亮、坚固,当年每个老百姓都能获得政府免费分配这样的房屋。
这些老宅,让我想起大半世纪前,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和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那是一场教科书式为国家说故事的典范。
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美苏在军事、工业及航天赛道上斗得非常激烈。苏联率先发射了世界第一和第二颗人造卫星,还把小狗送上了太空;之后又有“月球1号”无人探测器率先脱离地球引力飞行,再有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世界最早的洲际弹道导弹也是苏联先制造出来的,美国自知形势落后于人,于是换个赛道跟苏联人交手。
1959年7月24日,莫斯科举行了一个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他们展览的美国成就不是科研或军备,而是每个家庭都有的厨房设施。
开幕式上,尼克松向赫鲁晓夫展示美国家庭的厨房用具,包括电冰箱、洗碗碟机、平底锅、咖啡机、洗衣机、彩色电视,甚至罐头、可乐等……用一个典型美国人的家居厨房来显示美国人民的幸福感不在导弹火箭,而是在厨房。
当时尼克松对赫鲁晓夫说:“我们数数大家洗衣机的优点,不去比拼火箭威力,不是更好吗?”美国用软实力转换角度、转换赛道去碰苏联的硬实力,目的就是要藏拙。
赫鲁晓夫不以为然地说:“在美国要得到这所房屋要有钱才行,但在我们这里,只要是苏联公民就有免费房屋住,美国公民没有钱?只能有权瞓街!”
尼克松反撃:“至少美国公民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所有东西都由一个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代为决定。”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辩得面红耳赤。
二战令苏联及许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百姓都失掉家园,赫鲁晓夫为解决这巨大的社会问题,推出“赫鲁晓夫楼”计划,即由政府负责盖楼房免费送给百姓居住,从而及时解决了大量老百姓无屋可住的困境,深受人民欢迎。
然而,尼克松却把德政说成无选择,还将这些歪理透过美国电视台,记者用刚刚研制成功的电子摄像机拍下来,向全世界播放。于是,厨房家电的新奇令大众耳目一新,也成功塑造了美国自由幸福的形象。镜头下咄咄逼人反驳尼克松的赫鲁晓夫,倒成了个横蛮的大反派。
所以,在世界舞台上说故事,取材很重要,角度很重要,而表达方式更重要。美国人拿几件新奇家电就巩固了美国的自由活泼形像,深化了世人对苏联的偏见。
早前,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访港,专门与本港传媒高层及时政评论员进行深入交流。几十年来,西方国家不断透过媒体及网络对我国进行抹黑诋毁,作为身处香港这个国际城市的传媒人,有责任肩负起国家说书人的角色,向世界说好中国故事、说好香港故事。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今日国际舆论场上,绝对是敌强我弱,话语权掌控在西方媒体手上,他们毕竟积累了几十年经验,最懂得利用媒体煽动情绪,塑造忠奸。看美国1959年已懂得在强国苏联面前玩舆论战,以几台厨房家电的新奇令大众耳目一新,建立自由幸福形象,避过自己的技不如人。
所以,要对付这种狡猾对手,我们要用坚实的数据和实证来击破偏见和误导,夏宝龙主任早年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打的一场舆论战就是最佳例证。
2014年,夏主任在浙江省大力扫荡违章建筑,明言“不管什么背景,该拆必拆,不留死角,不留情面”。于是,除了房屋店舖,僭建了8000平方米的浙江温州永嘉三江基督教堂也被列入违规清拆行列。
当时的西方媒体就以“浙江省拆十字架风暴”大造文章,把一宗简单的违法事说成“清洗十字架运动”,把清拆行动上纲上线,形容为“与上帝之争”,是“公权力干预宗教信仰”。
面对人家把“上帝”摆上台,浙江方面把数据抬出来:政策推行以来,全浙江累计拆除了违法建筑2.25亿平方米,当中涉及宗教的违建占总量0.26%,而基督教的违法建筑又仅占其中的2.3%,被拆毁的违法建筑,不只有教堂,还包括佛寺、道教庙宇、伊斯兰建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堂也不例外,政府不是“拆十字架”,而是“拆违建”。“拆十字架”卖的是情绪,“拆违建”讲的是法治,文明得多。
数字抛出来,事实铺陈了,“拆十字架”、“与上帝开战”之类抨击才骤然止息。
说好中国故事,除了要对误导抹黑第一时间反驳澄清,更多的是教育大众,如同打预防针,身体对谣言有了抗体,会质疑会防备,就不那么容易堕入偏见的圈套。
至于中国式好东西,我们更要发扬光大传千里,其中一个概念,我觉得比西方讲了几十年的自由民主更能站在道德高地,就是我们的“共同富裕”,这伟大理念真正造福人民,比虚幻的民主自由踏实得多,相信放诸世界没人会不同意。而且中国的经验不是说的,是正在做,并做得很成功。
看华为这个大企业,路人皆识的老板任正非,只占公司股份1.01%,其余98.99%股权是由十万员工一起拥有,这样的共同富裕经营模式,找遍全球也没有先例。
还有饮品集团“娃哈哈”,老板宗庆后只占29.4%股权,46%是国家持有,剩下的24.6%由1.7万员工摊分。把所赚分给劳动者,奉献给国家,这种商业模式,绝对要向世界宣传推广,令共同富裕的价值观成为地球新趋势。
香港是面向世界的城市,许多国际外媒在这里都有驻扎站,我们应借此优势,做好窗口角色,让大家在这里读到、看到和听到真实的中国故事,然后广传千里。
(作者系知名传媒人、时评人,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