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荆杂志(记者彭彦)7月18日东莞报道:毗邻香港,在广州和深圳之间,有一个名气很大的小镇,它就是虎门镇,一说到这里,绝大部分人,或许还停留在虎门销烟的历史现场,其实,今天的虎门,正以世界服装大会、⻁⻔服装交易会、⻁⻔服装周等,向港澳和海外侨胞传递⻁⻔文旅新⻛尚和城市新⻛貌。近日,记者在调研大湾区文旅发展规划中获悉,同样,虎门的美丽乡村、非遗保护亦不泛美好画卷,郑氏大宗祠、逆水流龟村堡、虎门旧街、太平手袋厂纪念馆、蒋光鼐故居、臻品林旁粽等依山傍水在大街小巷,它们静静守候著旅人的到来,给城市增添一份遐思的温馨浪漫气息。

走进郑氏大宗祠
在虎门镇的白沙村,这里有一座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郑氏大宗祠,被广东省列为文保单位,这座大宗祠始建于宋朝,于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在清朝嘉庆年间再次重修,是虎门镇白沙郑氏族人的“始祖祠”,祠分三进,三进比二进比一进高,整个地形成“步步高升”之地势。
大宗祠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建筑,屋脊是具有岭南特色的船型结构,门前有一对造型古朴的石狮,面阔15.8米,进深36米,占地568.8平方米,采用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木作梁架。祠内现存有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建郑氏大宗祠记的碑两通,记录白沙郑氏由福建莆田迁移到此定居和重修大宗祠的历史。

逆水流龟村堡
白沙社区还有一座具有370多年历史的明代城堡式村落,它就是逆水流龟村堡,不对称沟渠是村堡不同寻常的排水系统设计,由明末进士郑瑜所建,旨在保护明末太子。村堡的建筑和布局设计独特,四周环绕著高6米、厚0.6米的护寨墙,以及18米宽的护村人工河,形成一个易守难攻的军事防御体系。

村堡的形状设计灵感来源于龟,呈现出一种仿生学的建筑风格。从空中俯瞰,整个村堡就像一只乌龟,其中北面的堡垒楼象征著龟头,四角的楼堡代表龟足,而护村河则像是乌龟在逆流中游动的场景,因此得名“逆水流龟”。村堡内部布局也十分讲究,72座统一格局的房屋分布在直巷两边,错落有致的廊房和石屋,以及灵构巧砌的石墙,都体现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智慧。

此外,逆水流龟村堡的排水系统设计科学超前,能够有效地排除雨水,即使在暴雨天气也能保持村内乾燥,这一设计体现古代工程师对自然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村堡现在还居住著郑氏后人,保持著古老的生活方式,是一个能够让人感受到浓厚历史氛围和宁静悠然的地方。

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太平手袋厂陈列馆是东莞市展示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的专题陈列馆,于2019年12月18日落成启用,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重要标志。目前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单位”“东莞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东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东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东莞市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东莞市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东莞市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
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全景再现当年太平手袋厂的激情岁月,主体建筑以“电动缝纫机+旧厂房”为外观造型,凸显太平手袋厂的时代特色。馆内展览面积500平方米,采用独特的陈列布展方式,175米的展线,按照“序厅—手袋厂的创建—手袋厂的运营机制—手袋厂的管理理念—尾厅”的顺序,采用场景化、情景化和信息化手段,将当时太平手袋厂的生产设备21台、手袋78个、档案资料65份、老照片100多张,及各类生产工具配件等500多件老物品组合陈列,全景纪实再现太平手袋厂的加工生产、日常管理等细节,展现太平手袋厂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陈列馆雕塑广场6000平方米,矗立著“光辉岁月”“考验”和“圆梦”三个主题雕塑,以雕塑艺术的形式,生动体现太平手袋厂敢喝“头啖汤”,敢闯敢试的精神,激发东莞人奋勇前行的昂扬斗志,成为东莞新的精神坐标和靓丽名片。
蒋光鼐故居
蒋光鼐故居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三蒋新基二巷1号,原名荔荫园,总面积1551平方米,建于清道咸年间,由蒋光鼐祖父蒋理祥创建。
蒋光鼐在荔荫园辟建的“红荔山房”,占地面积223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建筑,门廊及建筑正立面用水泥石米砌成,其他三面为红砖外墙,廊柱仿西方爱奥尼柱头装饰。
1989年,蒋光鼐故居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蒋光鼐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4月,蒋光鼐故居被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10月7日,蒋光鼐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旁粽
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栅社区有一种特别的的粽子,这就是林旁粽,用虎门独有林旁树的叶子,细心编织成代表民间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造型的粽子,造型别致,独一无二,一口咬下去,稻谷芳香弥漫在唇齿。林旁粽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林容弟福嫂,第四代传承人梁珍玲师傅详细讲解林旁粽的起源、寓意和文化内涵。林旁粽八种造型的故事—“菜篮、鱼篓、虾迳、枕头、神靴、凉鞋、笔架和狗头”,每一种都饱含美好的祝愿,令人彷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对林旁粽这一非遗文化印象深刻。
林旁粽结合珠三角地区的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物料功效和手工技艺,是虎门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结晶。

虎门旧街
有没有一条条街市既有著本土市井的气息,又承载著虎门人的回忆和情怀,答案是当属虎门旧街,这条位于原太平镇的街道,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存在著”,一走入街道,在蓝天白云下的老当铺、老街巷、老建筑依次映入眼帘,这里依然有著各种传统的竹器制品,晒陈皮、晒黄皮、晒荔枝、晒桂圆等的古老习俗,依然流传在市井小巷之间,向来往行人细细诉说著烟火人间,这里曾是虎门最古老的商业中心区,也是虎门的一个标志,代表著一个繁荣时代的记号。

虎门镇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侧,毗邻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虎门镇还是中国著名的服装名城,拥有众多服装企业和品牌。此外,虎门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公共服务,吸引到众多企业和人才聚集于此。虎门镇曾是中国千强镇第一名,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很多物流公司都在此建立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