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旅 | 精品多多,走入绚丽多彩的中医药世界

博物馆之旅 | 精品多多,走入绚丽多彩的中医药世界

日期:2024-03-13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广州至信中药文化科普基地是一个以道地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炮制品、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等围绕传统中药产业相关的科普展览基地。

博物馆日常展出有中药原植物标本、腊叶标本、饮片标本、真伪中药标本及不同炮制方法标本2000余个品类,超过10000件的藏品。

分设有植物类中药专区、动物类中药专区、矿物类中药专区以及其他类中药专区。

并特设中药真伪对比标本展示、全国道地药材产区展示以及炮制工艺对比展示。通过实物标本、文字介绍、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向公众科学的普及各种不同种类的中药。广州至信中药文化科普基地现已成为集展示、科普、教育、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科普。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该馆的展品镇馆之宝!

▋玳瑁

玳瑁是一种海龟,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海洋中较大而凶猛的肉食性动物,食物包括水母、海葵、虾蟹和贝壳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

玳瑁自古就被视为祥瑞、有灵气之物。玳瑁背部的鳞片晶莹剔透,具有异常华丽的花纹,有“软黄金”和“有机宝石”之称,自古以来便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追捧。

玳瑁

在中国,玳瑁还有“吉祥长寿、辟邪纳福”的寓意,因此一直受到贵族阶层和文人墨客的喜爱,玳瑁壳被制成簪子、梳子、手镯、戒指、笔筒、笔杆、扇子等各种奢华的装饰品或工艺品。玳瑁工艺品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汉代遗址中出土过许多精巧的玳瑁制品。古诗中有很多对玳瑁之美的精彩描写,在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这样的诗句:“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实际上,不仅中国人喜爱玳瑁,外国人也喜爱。埃及古墓中就曾发现许多精巧的玳瑁制品;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玳瑁也被用作装饰。由于物种数量的持续减少,玳瑁目前已经处于极危状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玳瑁作为中国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发展的进程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玳瑁最早出自《开宝本草》记载“玳瑁,主解岭南百药毒,人刺其血饮,以解诸药毒。”《本草纲目》记载“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现代研究玳瑁的背甲含角蛋白,其中含有赖氨酸、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主要对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玳瑁

玳瑁:本品为海龟科动物瑁Eretmochelysimbricata Linnaeus的背甲(脊鳞甲及肋鳞甲)。

性状:本品呈近长方形、菱形的板片状,脊鳞甲中间有隆起棱脊。一般长8~24 cm宽8~17cm,边缘较薄,中间稍厚,可达0.3cm,外表面光滑而有光泽,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相间呈不规则的斑块状花纹,对光呈半透明状。内表面有纵横交错的沟纹,排列呈云彩样图案。质坚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淡。

鉴别:

(1)本品用火烧之,冒火焰,不冒黑烟,并发出爆鸣声及闪光,融化膨胀起泡似珠,有羽毛焦臭。

性味与归经: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平肝定惊。用于热病烦躁,神昏谵语,中风,惊痫,痉厥,疔疮肿毒。

用法与用量:3~6g,多入丸、散或水磨服。

关于玳瑁和海龟很多人经常会搞混了,下面一起来看看玳瑁和海龟的区别:

▋玳瑁和海龟的区别

海龟是一类大型的生活于海洋中的爬行动物,大多数海龟居住在沿岸的浅滩水域,有些种类的海龟冬季居住在食物丰富的水域,到了季产卵季节会作一次长途迁徙。

食性很杂,以鱼类、头足纲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以及海藻等为食。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中的温暖海域。

目前全球共发现 7 种,即蠵龟、绿海龟 、玳瑁 、肯普氏丽龟、太平洋丽龟、平背龟和棱皮龟,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尤以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最为常见。

其中蠵龟、绿海龟、太平洋丽龟、玳瑁和棱皮龟5种,我国沿海都有分布。

海龟

1.玳瑁的喙有明显的突出,像鹰嘴一样锋利,像钩子;海龟圆头、圆嘴、呆萌可爱。

2.海龟前额有2块鳞,玳瑁有4片鳞。

3.玳瑁背壳的13张鳞片,像鱼鳞似的一片搭在一片上面(重叠)且边缘呈锯齿状;海龟的背壳是一个整体的(镶嵌排列)。

▋百草之王——人参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神草”的美誉,在我国的应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药用价值已为世界所公认,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

《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故应用范围极广,被誉为“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乾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乾或烘乾。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用法与用量:3~9g,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一次 2g,一日2次。注意: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分类(按加工方法):

鲜参:采挖后未经过加工处理的人参。

鲜参

生晒参:将鲜参经过水洗、晾晒、烘乾制得的人参。

生晒参

红参:原料以园参为主,将鲜参洗净后,经蒸制、烘乾等工序所得的人参。

市场流通的高丽参其实有两种,狭义上特指来自韩国或朝鲜的进口红参,广义上是指采用韩国或朝鲜加工技术制得的红参,包含进口高丽参和国产高丽参。

高丽参

▋众香之首——沉香

在中国有四大名香,“沉檀龙麝”它们分别指的是沉香、龙涎香 ,檀香、麝香,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馈赠。其中沉香为众香之首。

在古代只有皇亲贵族才能用得上沉香,民间有“一片值万金”的说法,因为它稀少,自然的情况下结香率很低,另外是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沉香拥有沁人心脾的气味,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香道、文玩、中医药等领域。

在自然环境中,沉香属植物在遭受到外界刺激或者损伤的情况下,会在树干部分产生结香,由于自然环境下自然(如雷劈、风吹、虫蛀等)结香的机率比较低,现在多采用人工结香(砍伤、火烧、打洞等)提高沉香产量。

沉香: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 Lour.) Gilg 含有树脂的木材。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乾。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较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用法与用量:1~5g,后下。

▋祛湿之王——土茯苓

土茯苓最早载于《滇南本草》,其性微寒,味淡、甘;归肝、膀胱、胃经;《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

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土茯苓堪称治梅毒要药,大部分治疗梅毒的验方上都可见土茯苓的身影。

 

比如防治梅毒方:威灵仙、土茯苓、土牛膝、徐长卿,适用于梅毒初期症状不明显者。

还有适用于二期梅毒杨梅疮期的土茯苓银花苍耳汤(土茯苓、金银花、苍耳子、威灵仙、熟地、白鲜皮、当归、川芎、白芍、生甘草。)有清热利湿,祛风解毒等功效。

广东省民间习惯用鲜土茯苓与龟同煲汤饮或熬膏服食,以治皮肤病和作肿瘤辅助治疗用。

土茯苓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乾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乾燥;或趁鲜切成薄片,乾燥。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牙痕, 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气微,味微甘、涩。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用法与用量:15~60g。

▋和药之首——新会陈皮

和药之首,陈久者良;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一片陈皮,三瓣归途,一瓣入药,一瓣入膳,一瓣入茶!入膳调百味,入方和百药。

陈皮: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乾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釆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乾或低温干燥。

注:栽培变种主要有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广陈皮)、大红袍Citrus reticulata ‘Dahongpao’、温州蜜柑Citrus reticulata‘Unshiu’、福橘Citrus reticulata ‘Tangerina’。

性状:

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广陈皮(新会)

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外表面橙黄色至棕褐色,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用法与用量:3~10g。

此行收获满满,馆内展品众多,无法一一介绍,仅挑选部分特色的予以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前往该馆亲身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深层次的了解岭南特色道地药材吧。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中医药事业持续稳步发展。传承、发展和创新是当代中医药人的使命。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周琦 校对:苏艺 监制:黎知明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