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岛各界联合会、香港岛各界社会服务基金会日前评选出近 300 位杰出义工,以表彰和感谢他们过去一年在香港岛社区服务中的杰出贡献。为传递义工服务精神,提升义工的社会认同感,《港纸》近期将连续推出杰出义工专访,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服务,共同创造美好香港。

“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这句话可谓是对每一名甘于奉献,服务社区的义工们最好的注脚,亦是人称“猛哥”的王猛在街坊心目中的模样。居港多年,王猛居住跑马地,亦服务于该区,从他投身社区起,至今已超过二十年。廿年磨剑,必有所成,猛哥致力为街坊服务,邻里看在眼里,亦记在心里,因此王猛被香港岛各界联合会、香港岛各界社会服务基金会评为三百名杰出义工之一,亦是情理之中。
从平凡中再多走一步

王猛青年时从上海来港,当时正值香港进出口贸易乘风而起的黄金时代,他亦在一家公司从事文员工作,负责处理贸易事项,“当时能够当一名文员,坐‘写字楼’、‘冷气房’,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十分体面的工作”,王猛说。其后从公司转到中资企业,继续从事贸易文员。工作多年,不但赢得公司上下的肯定,也让猛哥攒下了足够的本钱,“当时接触了多年贸易工作,对于程序和流程也算是清楚,加上也认识了一些朋友,于是便打算从事与文具及精品相关的‘生意仔’。”猛哥的经历,可谓是上一代“狮子山下”香港人的缩影:来港定居,凭著自己的努力及知识“揾两餐”,工作顺利、家庭美满,并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门小生意,平凡且幸福。
2003年的香港经历“沙士”疫情后,社会处于一片阴霾当中,“经济低迷,大家都十分不开心。”王猛回忆道。然而,社会整体氛围不是一个“差”字便可完全形容,“爱国爱港阵营突然间成了被打压针对的对象,好像所有的坏事、不快,都是爱国爱港阵营的错误。”尽管猛哥当时尚未加入社团服务地区,但他却觉得这种氛围“无理由”:“社团在社区当中做了不少好事,这点我们一直看在眼内,爱国爱港阵营不应该被人这么指骂的。”看见不平事,让王猛认为社会需要有人站出来,自己亦可以“多走一步,多做一点事”,因此在某次朋友邀请下,王猛便欣然应约,加入义工行列。
初任义工有压力 幸获支持终想通

义工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本身性格较为内向,加上一直以来自觉本地话讲得不算好,因此初时投身社区服务时,王猛感觉不轻松:“街站活动觉得好像在街上罚站,很‘丑怪’。”他指,以前工作时主要当文员,算是公司后台,较少与陌生人交流;其后做生意,亦主要见熟脸孔,“也算是有些包袱,觉得不好意思,特别是很害怕被邻居看到。有时又害怕被市民取笑我的广东话说得不好。”王猛的紧张不限于街站,活动时亦未能缓和。他回忆指,有一次带街坊生态旅游,在坐车过程中需要与参加者做互动及宣传。王猛本来已有详细的腹稿,却因为未能克服心理关口,“结果只讲到三、四成内容,自觉有些狼狈。”
独力攻关,自有难度。但王猛最后能够克服心理关口,源于街坊们的鼓励、支持,以及赞赏,让他感觉到社会的确需要义工,社区的确需要服务,“终于想通了,我出来当义工不是想罚站,而是因为社会有需要。帮助社区是做好事,何畏之有?所以更不应该有包袱。可以服务市民反而是快乐泉源!”
著重邻里关爱交流 推动共担社会责任
街坊的正向回馈让王猛真切地感受到,将心比心是双向的,正如他感受到邻里对他的支持,王猛亦深信只要真心希望帮助别人,别人亦会感受得到:“社区工作离不开人心,想要争取人心,就要先把自己的心拿出来。”

王猛在跑马地深耕细作多年,对于社区工作亦有自己的见解。他指,跑马地是香港的一个小缩影,“很多人经常会说,哔,跑马地,不都是富人地区吗?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跑马地也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艰苦的基层,包括一些独居长者,以及生活不富裕的居民,他们也需要我们关心;至于经济上较好的居民,跑马地也有不少。尽管这些居民不太需要担心柴米油盐,但精神上也需要关心。”
因此,王猛不但坚持要做好细水长流的恒常地区服务,亦要著重服务中的关爱元素。针对跑马地地区,近年猛哥著重社区邻里之间的交流,除了一般的家访及上门家居维修外,王猛亦组织不少区内生态旅游,既让居民多出来互相认识、互相交流,亦让他们认识大自然的美好及环保的重要性。
而让猛哥引以自豪的,莫过于“跑马地关爱长者折扣饭券”计划。王猛指,计划原意不是简单的派钱或刺激社区经济,而是希望独居长者多外出吃饭、多接触社区,“正如刚才所说,有些居民生活条件不太好,不常外出吃饭。计划是希望他们能吃好一些,同时让他们多外出走一走。”王猛指,计划推出后,不少街坊很高兴,而地区社团、关爱队及区内餐厅也一起参与计划,一同承担社会责任,也让王猛自己感到开心,“可见社区内还是很多热心人肯帮手的。只要每个人多走一步,整个社会便能更好,而想别人多走一步,就要自己先走这一步。”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才正是平凡中的伟大。王猛是三百名杰出义工之一,正正是一名又一名跟猛哥一样的义工在社区“多走一步”、发光发热,才能共同构成社区的关爱网络。这光也许微小,但成百上千坚持不懈的微光,终能汇成璀璨星河。
来源:地区报《港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