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潮青文化寻根公益夏令营于7月24日开营。本次公益夏令营活动由国际潮团总会、深圳市海外交流协会、深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汕头市侨务局、潮州市侨务局、揭阳市侨务局担任指导单位,国际潮青联合会主办,国际潮商经济合作组织、台基金潮汕母亲慈善基金、深圳市潮青商会公益基金会、深圳市潮汕商会、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深源青创中心、深圳市普宁商会支持和协办。
45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英国、柬埔寨、菲律宾和中国香港、广州、深圳、东莞、肇庆、重庆、海南等地的6-17岁的小潮青参加本次夏令营。本次夏令营为期六天,孩子们继行程首站走进深圳这座创新之都,感受其时尚活力与脉动之后,他们又走进古郡揭阳,继续进行这场文化寻根之旅。
揭阳站:体验非遗

7月25日,孩子们从深圳乘坐高铁抵达潮汕站,揭阳炮臺大剧院为他们准备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在这里,孩子们学习了英歌舞,这种充满力量与韵律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步伐和队形变化,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尝试著模仿英歌舞的基本动作,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眼中满是兴奋与专注。

随后,孩子们观看了潮汕人文艺术大型舞臺剧《大潮归来》。该剧是一部融合家国、正义、民族、信仰的潮汕文化的文旅舞臺巨作,以揭阳中华战舞《英歌舞》为故事载体,以潮汕百年奋斗历程为脉络,融合潮汕民间传统社庆活动,串联祠堂根脉、家国情怀与至亲大爱,借前沿光影科技与艺术叙事,展现信仰传承,致敬潮人精神。

《大潮归来》由20多名艺术家联合创作,引入多项先进舞臺艺术和技术,搭配唯美的声光电效果与大型舞美工程,利用全息影像打造梦幻舞臺。在50多名舞臺艺术家的激情演绎下,为观众带来一场身临其境、感人肺腑的视听盛宴。

《大潮归来》是中国第一部英歌题材舞臺剧,也是潮汕首部剧院式全息幻境舞臺巨作。不仅有故事,有人物,更加有潮汕大地的传统民俗艺术。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技艺和华丽的服饰,让孩子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回溯热血岁月,感受潮汕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潮汕大地的灵魂回响。

傍晚,孩子们来到揭阳好运村。这里热闹非凡,国际潮青联合会常务会董、揭阳潮人青年英歌队的发起人杨经纬带著英歌舞队以热烈的欢迎仪式迎接孩子们的到来,现场锣鼓喧天,气氛热烈。

揭阳青年英歌队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英歌表演,队员们身著传统服饰,动作整齐划一,展现出英歌舞的雄浑气势。紧接著,武术家登场,表演了醉拳,一招一式刚劲有力,孩子们深深被这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所感染,发出阵阵喝彩。
汕头站:走进「百载商埠」寻根

7月27日,寻根之旅走进汕头,孩子们首先到达君华海逸酒店,来到潮人潮菜研究院,受到唐逸苹院长的热烈欢迎。

潮人潮菜研究院立足于展示潮人风采,传播潮菜魅力,发展潮菜产业,主要开展对潮菜系列课题的全面深入发掘、研究和创新,为潮菜产业标准化、国际化、品牌化提供研发成果,为潮菜人才培育、潮菜非遗项目保护、潮菜产学研融合出谋献策、探索路径,组织潮菜文化技艺交流活动以及开展就业指导和技术培训等服务。

在潮人潮菜研究院,孩子们不仅品尝到了地道的潮汕美食,还深入了解了潮汕菜系的独特魅力。李红梅老师为孩子们介绍了潮菜的文化内涵和潮汕时年八节,让孩子们在味蕾的享受中,感受到了潮汕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在心里栽下传承与弘扬潮人潮菜文化的种子。

随后,汕头市蓬洲青年醒狮队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孩子们被醒狮的灵动与威武深深吸引,赞叹不已。

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习了舞狮的基本步伐和动作,体验了这项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通过亲身参与,孩子们不仅体验学习了舞狮的技巧,更感受到了潮汕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下午,砚峰书院粤东首席代表李琦老师为孩子们上了一节感恩哲思课。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深入思考了感恩的意义,学会了如何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感恩之情,并用侨批的格式表达。

随后,孩子们在李红梅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侨批文物馆,聆听了侨批知识讲座。汕头侨批文物馆创建于2004年,为国内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潮汕话把「信」称为「批」,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管道或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特殊凭证。侨批作为汕头开埠文化的特色,承载著潮汕人民敢闯敢拼又思乡爱家的情怀。

孩子们在这里学习了侨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在夏令营中学习写侨批,作为重要课程。在夏令营结束时,孩子们都给家里人写了一封家书侨批,表达了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孩子们还参观了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孩子们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介绍,深入了解了潮汕华侨的历史和文化。

他们看到了潮汕华侨在海外的奋斗历程,感受到了他们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祖国的贡献。这次参观让孩子们对潮汕华侨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晚上,孩子们在潮阳区委常委谢晓丹的邀请下,来到了潮阳后溪文化广场,潮阳人民为他们准备了一场精彩的文艺盛宴。潮阳笛套音乐队带来《潮州大锣鼓》震撼登场,孩子们被这激昂的鼓声深深吸引,感受到了潮阳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后,潮阳女子腰鼓队和女子英歌队带来了别样的木兰风采,她们的表演充满了力量与美感,展现了潮汕女性的坚韧与勇敢。醒狮队和英歌队的表演,青春活力与传统魅力相得益彰,让孩子们不断欢呼叫好。

2025国际潮青文化寻根之旅夏令营走进汕头,孩子们探寻了许多关于自己根的文化故事,收获许多知识与感动。在以后的旅程中,他们将带著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潮州站:科技与传统的完美

7月26日早上,孩子们走进凯普生物科技公司,探索现代科技的奥秘,开启充实而多彩的行程。
在凯普生物科技公司,孩子们认真聆听老师讲授生物科技知识,看著面前的实验仪器,眼中闪烁著好奇与兴奋的光芒,他们惊叹于科学的神奇,也对生物技术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学习了 DNA 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动手进行了简单的DNA提取实验。孩子们说,在这里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有趣和神奇,学习到了有用的科学知识,也让自己增长了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下午,孩子们在湘桥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海联会会长陈榆阿姨的带领下,在湘桥区海外联谊基地、湘桥区港澳臺及海外青少年交流基地——潮响鼓社学习非遗二十四节令鼓。二十四节令鼓是马来西亚华人结合中华文化的创作,是由艺术家陈徽崇及诗人陈再藩于1988年联合创作的一种鼓乐表演,2009年被列为马来西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令鼓内容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令为创意,结合南方广东狮鼓和传统书法艺术的特点,气势磅礴,鼓舞人心。二十四节令鼓以击鼓为基础,加上武术、舞蹈和配乐,形成自成一格的艺术。

鼓乐是节庆的声音,鼓是传统的脉搏,也是海外华人对祖先的一种想念,二十四节令鼓的鼓声,就像一种来自中国古老文化的呼唤。二十四节令鼓鼓阵的表演充满中华色彩,其中或有农夫春天耕种的动作,或有秋天收割的动作,队形变化繁复,节奏快慢有致,学习二十四节令鼓就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继承和创造。孩子们认真听取了老师关于二十四节邻鼓的节奏把握和鼓点敲击的介绍,以及上手练习击打,感受到了这种传统鼓乐的魅力,也提升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随后,孩子们又投入到潮州剪纸技艺的学习中。潮州剪纸是潮汕地区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与潮州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潮汕地区不论城市乡村,每逢传统节日、寿辰、婚姻嫁娶,都用剪纸贴饰在礼品上。剪纸又作祠堂、庙宇和日用品的装饰,以祈祥瑞吉利、万事胜意。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剪刀和红纸,剪出了各种精美的图案,如蝴蝶、花朵等,体验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夜幕降临,孩子们来到潮人美食城,学习制作红桃粿和手打牛肉丸。在师傅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揉面、包馅,制作出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红桃粿;又拿起木槌,有节奏地捶打牛肉,感受著传统美食制作的乐趣。品尝著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孩子们脸上洋溢著满满的成就感。

晚上,孩子们夜游牌坊街,欣赏著街边精美的潮绣和木雕作品,这些传统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让孩子们赞叹不已。

最后,孩子们在湘子桥欣赏了灯光秀。五彩斑斓的灯光映照在古老的桥身上,为这座千年古桥增添了一份现代的浪漫气息。孩子们在灯光秀的映衬下,合影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

在潮州站的第二程,孩子们来到了镇海楼。这座古老的建筑见证了潮州的沧桑变迁,承载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潮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庄宋太叔叔早早就在镇海楼等候,热情地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庄宋太叔叔带领孩子们游览镇海楼,为他们详细讲解这座历史建筑的悠长历史和背后的故事。孩子们跟随著庄部长的脚步,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聆听著镇海楼的前世今生,对潮州的历史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他们了解到,镇海楼不仅是潮州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潮州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在镇海楼的每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潮汕历史文化的厚重。

随后,孩子们在李红梅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金石铁枝木偶传承中心。这是一个充满传统艺术魅力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学习了解一项古老的木偶技艺——铁枝木偶。

铁枝木偶是潮州地区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表演深受人们喜爱。在传承中心,孩子们受到了专业老师的热情接待。老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铁枝木偶的历史和发展,展示了各种精美的木偶道具。

孩子们在铁枝木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培森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铁枝木偶的基本操作技巧。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木偶,尝试著控制木偶的动作,让木偶在手中「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他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木偶操作,还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自己创作一部小剧场。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剧情、设计角色、编排动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赋予了木偶新的生命,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5年国际潮青文化寻根之旅,圆满结营

7月28日,随著《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在潮州迎宾馆响起,2025年国际潮青文化寻根公益夏令营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落下帷幕。潮州市副市长周茹茵和夏令营班主任李红梅老师、小营员们以及部分营员家长一起出席了结营仪式。
这场文化之旅让孩子们深入体验了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成长。

结营仪式上,周茹茵副市长在致辞中对孩子们在夏令营中的表现给予赞赏。她说:「孩子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这次寻根之旅,成功筑牢了新生代潮青『我是谁』的身份认同,标注了『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信念座标,这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根、魂、梦』新时代侨务工作理念最生动的诠释与回应。」她希望孩子们能将这次寻根之旅的所学所感带回自己的家乡,传播潮汕文化的魅力。她还给孩子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班主任李红梅老师用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带领大家回顾了这五天的精彩瞬间。从深圳的科技体验到潮州的非遗学习,再到揭阳、汕头的传统文化寻根,孩子们的每一个行程活动都非常有意义,充满探索意味,且收获不断。

在潮州,孩子们学习了潮汕非遗英歌舞和二十四节令鼓,感受了潮汕美食的魅力,亲手制作了手打牛肉丸和潮菜。在汕头,他们深入了解了侨批文化,学习了如何写侨批。在揭阳,孩子们体验了舞狮等传统技艺。每一段经历,都让他们对潮汕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孩子们在结营仪式上也骄傲展示所学,用铁枝木偶为大家献上一出好戏。

在庄重而温馨的氛围中,周茹茵副市长和班主任李红梅老师为孩子们颁发了结营证书。这不仅是对孩子们五天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成长的期待。

营员代表林松锐在结营仪式上发表讲话,他感谢老师们带领他们感受潮汕地区优秀的文化,表示这次夏令营让他更加了解自己的根在哪里,也更加坚定了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决心。

小营员陈芊含和肖粟毅在仪式上表达了对这次夏令营的不舍之情。他们说,这五天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结交了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这些经历将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营员家长们也纷纷上臺,表达了对孩子们在夏令营中的蜕变的感激之情。家长们表示,孩子们在这次夏令营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在团队合作、文化理解和自我表达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他们感谢班主任红梅老师和所有非遗传承人老师工作人员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次难忘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也感谢各单位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难忘的文化寻根之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活动尾声,全体营员和嘉宾齐声高唱《We Are the World》和《歌唱祖国》,用歌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孩子们的歌声充满了力量和希望,展现了新一代潮青的活力与担当。
2025年国际潮青文化寻根公益夏令营虽然已经结束,但孩子们心中的文化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他们带著对潮汕文化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将继续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成为连接海内外的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