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基孔肯雅热近期在全球多个地区录得案例急升,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中心)辖下的传病媒介疾病科学委员会(科学委员会)今日(八月四日)召开会议,检视基孔肯雅热近期的流行病学资料及本港的相应防控策略。科学委员会得悉政府已采取一系列应对基孔肯雅热的预防措施。
科学委员会的共识声明为本港提供风险评估,并建议政府持续采取应对措施,以减低基孔肯雅热输入个案及本地传播的风险。
风险评估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主要透过伊蚊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的资料显示,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曾经录得基孔肯雅热个案。截至今年六月初,全球14个国家/地区共录得超过22万宗个案,当中约80宗为死亡个案。基孔肯雅热在亚洲部分地区流行,与登革热及寨卡病毒并存。自今年六月底起,广东省佛山市已录得超过7 000宗个案,绝大部分个案在顺德区录得。全部均为轻症病例,没有严重或死亡个案。
本港今年累计录得一宗基孔肯雅热个案,属输入个案,未有录得本地个案。由于在夏季期间气温及雨量上升,本港蚊患情况可能会加剧,加上市民在暑假会较频繁前往蚊传疾病流行的地区,因此再出现输入个案的风险相当高,并有引致本地传播的潜在风险。
建议措施
科学委员会认同政府持续采取以下相应防控措施:
加强监测:密切监测全球及邻近地区的基孔肯雅热情况,包括透过粤港澳三地传染病通报机制,以了解基孔肯雅热的最新情况。持续向医生和医院发布最新流行病学资讯,提醒医护人员应保持警觉。
实验室检测:提升本地检测能力,确保怀疑个案可尽快获得诊断。
蚊媒监测及灭蚊:部门与各个相关界别合作,在夏季加强蚊媒监测和控制蚊患,并应重点关注高风险地点作跟进;探讨控制蚊患方法的最新发展。
个案调查及防控措施:当出现确诊个案,迅速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媒调查,并安排病人到医院,在无蚊环境下接受治疗。
口岸防控措施及外游建议:维持于各个口岸进行巡查,确保有效落实防蚊措施及保持良好环境卫生;与业界持份者保持紧密联系并为其提供健康建议;加强对外游及回港人士的健康教育。
风险沟通和宣传:透过不同渠道发放有关基孔肯雅热的资讯和预防措施,并向学校和院舍提供防蚊灭蚊指引。
疫苗成效监察:目前关于现有基孔肯雅热疫苗的效力和安全性的科学证据尚未足够。政府应继续监察世卫和海外卫生当局的最新建议。
科学委员会确认政府采取的多项应急措施至今有效阻止基孔肯雅热于本地传播,并认为面对输入个案风险,持续实施相关措施十分重要。
科学委员会的共识声明已上载中心网页(只备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