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慧娟
文化交流是增进国家和地区间相互理解、凝聚广泛共识的重要纽带。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以手中的刻刀为笔,在香港与国际舞台上精心书写中华美学精神的精髓,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谱写了一段段生动而深刻的华彩篇章。
香江流韵:铸就两地文化同心结
吴为山致力于以其雕塑作品铸就内地与香港的同心结,增强两地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回溯2010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第九届荣誉院士颁授典礼上,吴为山获授荣誉院士称号。彼时,赞辞中“以洗练简洁的雕塑语言,诉说人生,开创新一代的写意雕塑艺术”的评价,精准且生动地勾勒出他深耕两地文化交流的辛勤身影。此后,他为香港中文大学创作的李卓敏博士、钱穆教授、杨振宁教授等名人塑像,如同熠熠生辉的文化明珠,镶嵌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这些塑像不仅构成了校园中凝固且永恒的人文风景,更以具象化、艺术化的独特语言,将中华文脉代代传承,成为莘莘学子们汲取精神养分的重要源泉。

多年来,吴为山频繁穿梭于两地,在香港艺术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等众多文化艺术与学术机构举办雕塑与绘画展,将自己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精湛技艺毫无保留地呈现给香港市民;在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学术讲演,传播前沿的艺术理念与创作心得。凭借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与突出贡献,他成为首位包揽香港“包玉刚杰出艺术家”与“龚雪因杰出学人”两项殊荣的艺术家。这一系列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活动,极大地活跃了两地的文化交流氛围,使香港市民能够更加直观、深切地感知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与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内地艺术界拓展了国际化的艺术视野与创新思维,从精神层面筑牢了“一国两制”下香港与内地紧密相连的文化共同体意识,为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注入了温润的文化力量。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吴为山的艺术活动,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让香港同胞在艺术的薰陶中,深刻体会到与内地同根同源的文化亲情,进一步增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寰宇传音:雕塑艺术架起文明对话桥
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吴为山凭借“写意雕塑”理论,精心构建起中国文化的国际表达新体系。他深入研究并提出的“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巧妙地将中华传统美学精神与现代艺术表现语言相融合,为中国雕塑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竖起了一面鲜明独特的旗帜,使其拥有了辨识度极高的文化标识。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他全身心投入创作,数百件承载著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人物雕塑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犹如闪耀的文化星辰,散布于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文化空间中熠熠生辉的中国符号,被中国美术馆及欧美众多重要博物馆永久珍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视窗。

2017年,大型雕塑《孔子》在巴西库里蒂巴市政中心广场盛大落成,当地深受其文化魅力感染,将广场永久命名为“中国广场”。这件作品以孔子“和而不同”的核心理念为灵魂,为中国与拉美地区的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成为中拉文化对话的具象化载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蕴含著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处世智慧,随著这尊雕塑的矗立,跨越重洋,在拉美大地生根发芽,为增进中拉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马克思》雕像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里尔傲然落成,不仅彰显了中国对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崇高敬意,更生动展现了中国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开放胸怀与包容姿态。2021年,《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希腊雅典古市集广场震撼揭幕,这件极具开创性的作品,宛如一场跨越三千年时空的文明盛宴,让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在此相遇、对话。作品一经亮相,便成为东西方哲学精神深度共鸣的有力见证,被希腊媒体盛赞为“两个文明古国的永恒握手”。它向世界清晰地传递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相互学习、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艺术诠释,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吴为山的个人展览先后在联合国总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英国皇家美术院等国际顶级艺术殿堂绚丽绽放。与此同时,南京博物院设立的吴为山雕塑馆与韩国的吴为山雕塑公园,犹如两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成为常态化展示中国雕塑艺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视窗。这些艺术实践活动,让世界得以近距离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始终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积极参与人类文明的共建与发展。而他获授的意大利、俄罗斯等国院士称号,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身份,以及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金质奖章、米开朗基罗勋章等诸多国际荣誉,不仅是国际艺术界对他个人卓越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中国文化强大创造力与蓬勃生命力的充分肯定。
匠心铸魂:写意之美跨越文明边界
吴为山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跨越不同文明的边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共鸣,源于其独特而精妙的创作方法论。在创作过程中,他始终秉持严谨的态度,深入研究历史人物的思想脉络、精神特质以及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以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准提炼出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在表现手法上,他巧妙运用“写意”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手法,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基因,又大胆采用国际化的艺术语汇进行创新表达。这种“扎根传统、面向世界”的创作路径,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大的文化感染力与艺术生命力。对于华人而言,这些作品能够瞬间唤醒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对于不同文明背景的国际受众而言,作品所传达的人类共通的情感与价值追求,能够突破文化差异的障碍,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从而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深刻的理解。

从香江之畔到世界舞台的每一个角落,吴为山的艺术实践始终紧紧围绕“文化走出去”与“文明对话”两大时代命题,坚定不移地前行。他以雕塑为有力媒介,将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智慧、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使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活素材与生动范例。在香港,他通过艺术活动促进了两地文化的深度交融,为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示范;在国际上,他的雕塑作品成为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有力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吴为山用手中的刻刀,雕刻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坚实轨迹,用一件件雕塑作品,为推动全球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著中国力量。在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征程中,吴为山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实际行动践行著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