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港:港零售业应融合内地电商谋共赢-紫荆网

周文港:港零售业应融合内地电商谋共赢

日期:2025-07-31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周文港

2025年以来香港经济维持温和增长趋势,首季度GDP按年实现3.1%的增长,即使第二季度以来外部市场的挑战加剧升温,香港经济整体依旧保持稳定增长,特区政府维持对全年2%至3%的经济增长预测。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香港金融业的表现,今年上半年香港股市成交活跃,新股上市的热潮涌动,IPO集资额重回世界第一,一扫前几年外界戏称香港为“国际金融废墟”的阴霾。值得我们留意的是,在金融业繁荣的背后,本土消费行业表现令人担忧。

私人消费开支已连续多个季度在GDP增长中拖后腿,零售业销货值更曾连续十几个月下滑。时至今日,零售业销售值仍远低于疫情前,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空置铺位,无不彰显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

这一现象的背后,除了因为疫后港人外游和北上消费热度持续不减,以及访港旅客消费模式转变等因素外,港人日益热衷网上购物,对线下实体零售市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近期,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内地电商巨头纷纷布局香港市场,以完全或近乎免运费方式,将香港纳入到全国范围的“包邮区”,香港零售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低价或日用商品的领域难以与之抗衡,导致许多传统零售店的经营雪上加霜。

在笔者看来,内地电商凭借雄厚财力大举进军香港市场,无疑会对本地传统零售业形成不小的冲击。不过,这种依靠巨额补贴催生的“内卷”现象,究竟能否持续仍有待观察。面对行业所遭遇的挑战,社会上有部分声音期望特区政府要重新考虑派发消费券,以刺激消费、提振市场。然而,就目前政府的财政状况而言,如何可以负担这笔大规模的一次性开支,也是社会观望的。更关键的是,倘若本地零售业不能从自身角度出发,切实提升竞争力,即便消费券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刺激效果,极可能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待消费券的效用消退,市场很可能又会重回之前的状态。

因此,香港业界应视目前的挑战为动力,牢牢抓住当下的契机,加快推进本地零售业的数位化转型,充分挖掘并发挥香港作为国际商业中心和自由港的独特优势,依托长期积累下来的香港品牌的良好信誉,方能在市场变局中站稳脚跟。

借势转型“品牌体验馆”

内地的电商发展起步较早,线下实体零售业转型的实践已证明,线上与线下并非彼此对立,融合共生的全渠道新零售模式(O2O)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香港的许多商场在大众印象中往往呈现千篇一律面貌,缺乏独特创意与新颖元素。在网络经济时代,商场不得不积极探索,加快转型成集零售、餐饮、娱乐、文化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体验空间”,并搭建网络商城,把部分零售功能迁移至线上。

如此一来,商场有望成为本地居民和游客竞相打卡的热门场景,从而吸引大量人流到访,带动消费增长。

从另一角度而言,本港与其将内地电商视为洪水猛兽,不如借助其强大势能,谋求共赢发展。例如,一个可探索的方向是:积极吸引内地电商平台或内地品牌入驻香港设立线下门店,将旺角、铜锣湾、尖沙咀等商圈的空置街铺,巧妙转型为“品牌体验馆”或便捷的“电商自提点”。消费者可在线下体验馆中,感受产品的真实质感与使用效果,然后通过线上下单,既解决了网上购物“看得见摸不着”的痛点,又盘活本地商铺的闲置资源。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淘宝、小米、京东等已纷纷来港插旗,设立体验店。

此外,安装、退换货与售后维修等,一直是内地电商出海面临的最大痛点之一,在香港也存在着类似问题。

香港商家可主动寻求与内地电商或品牌企业的合作机会,在香港本地提供安装、售后退换货及维修服务,并依托自由港的免税优势和灵活性,还可将此业务进一步扩展至海外,建立高效的区域性售后服务中心。

例如,与顺丰、京东物流等企业合作,建立集中退换货处理仓,解决商品返回内地所涉及的关税与清关难题。从长远看,香港完全有潜力打造成辐射东南亚的跨境电商枢纽,在内地跨境电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在融入内地电商生态“分一杯羹”的同时,香港零售业更须主动出击拓展庞大的内地市场。长期以来,在严谨监管和法治保障下,“香港正货”在食品、保健品、药品、母婴用品、奢侈品等领域,对内地消费者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内地消费者把“香港制造”或“香港经销”视为品质保证。香港深化这一信任优势,进一步拓展香港品牌在内地市场的发展空间。

港货“内销”争取简化审批

具体而言,检讨一些过时的政策法规是重要一步,如研究取消实施逾十年的“奶粉限购令”,在确保本地供应充足的前提下,探索更加灵活的销售机制,充分释放市场潜力。同时,争取简化优质港货进入内地市场的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例如,与内地海关及大型电商平台(如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合作,为认证的香港商户提供“绿色清关”通道及“正品溯源”标签,确保商品流通过程透明高效,让内地消费者放心购买香港商品,促进港货在内地的销售。

尽管当前香港零售业正深陷寒冬,面临着诸多的严峻挑战与困境,但只要充分发挥港人灵活应变、善于创新的优势,探寻在网络经济模式下的转型路径,绝对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

(作者系香港立法会议员、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许正中:熊猫化身“文化使者” 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刷新单日破亿最快纪录
澳门举行多项庆祝活动迎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
天文台发出黑雨警告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