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燕雄
雅下工程,即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项目,是一项足以改写全球能源格局的超级工程。该工程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模式,计划建设 5 座梯级电站,预计装机规模达 6,000 万千瓦,总投资约 1.2 万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超过十年。建成后年发电量将突破 3,000 亿度,远超非洲英加水电枢纽和长江三峡水电站,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与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其影响将辐射全国乃至亚洲。
从能源安全角度看,雅下工程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支柱之一。当前我国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比仍高达 63%,每年需进口 5.4 亿吨煤炭,花费 3,700 亿元,能源供应易受国际地缘政治波动与价格起伏影响。而雅下工程每年提供的 3,000 亿度清洁电力,可替代 3%的煤炭发电,直接降低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外部能源受制于人的风险,让国家能源供应更具自主性与稳定性。从能源结构转型来看,这部分电力能推动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 40%,助力提前实现「双碳」目标,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经济层面,工程建设可带动 20 万人就业,运营后每年为西藏贡献 200 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减少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同时拉动西藏工业化与整体经济增长。此外,工程配套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能提升西南边疆的战略投送与应急反应能力,强化地缘政治主动权。
该工程的辐射效应已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获批,预计年送电量达430亿千瓦时,未来还可能建设更多外送线路。这对大湾区而言,「西电东送」是能源与发展的双重红利:一方面,稳定的清洁电力为大湾区的晶片制造、资料中心等高端产业提供充足能源支撑,破解能源供应瓶颈;另一方面,绿色电力契合大湾区「双碳」转型需求,助力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中抢占先机,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韧性。
作为大湾区的重要一员,香港可深度共用雅下工程带来的机遇。在能源保障上,清洁电力输入为香港的资料中心、金融科技等耗电产业解除能源约束,支撑其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工程推动的区域能源一体化,将加速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产业联动——比如香港的 AI 研发可依托大湾区充足电力落地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借助绿色电力降低成本,最终推动香港经济从传统支柱向多元创新转型,在国家战略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雅下工程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牵动国家发展与区域协同的战略纽带,它为大湾区与香港注入的,不仅是清洁电力,更是面向未来的发展底气与无限可能。
(作者为港澳江苏昆山联谊会常务副会长)